相关问答
1、工伤认定已经过期。 2、根据《工伤保险条例》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在二十四小时内通知...
职工患精神病,应按照劳动部《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劳部发[1994]479号文)的规定来处理,对于患精神病职工先给予医疗期,...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申请工伤认定存在时间限制。用人单位申请工伤认定的,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天内提出;工伤职工或其近亲属或工会申请的,应当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起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提出。如果相关人员或单位没有在规定的时间内申请工伤认定的,那么极有可能丧失申请工伤认定的权利,从而得不到相关工伤保险待遇,也无法从单位获得赔偿。就单位申请的情况而言,如果遇有特殊情况,经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同意,申请的时间可以适当延长。但是,如果职工或其直系亲属或工会在法定的1年时间内没有申请工伤认定,那么就没有可以挽回的余地了
工伤保险赔偿属于社会保障法的范畴,具有公法性质。劳动关系中的劳动者因工伤事故遭受工伤人身伤害的,应当按照国务院制定的《工伤保险条例》的有关规定请求工伤保险赔偿,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不能直接向用人单位提起人身伤害赔偿的民事诉讼。精神损害赔偿是指自然人因人身权受到非法侵害而损害或者遭受精神痛苦的民事法律制度,受害人本人或者死者近亲属要求侵权人通过财产赔偿等方式进行救济和保护。精神损害赔偿的法律性质是财产赔偿责任,具有填补、安慰和惩罚的功能。
随着社会的发展,老龄人口数量不断递增,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也在大幅提高。根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数据显示,中国老年人口已达到2亿,已经开始慢慢步入老年化社会。伴随人口老龄化而来的,不仅仅是老年人物质生活问题,还包括精神上的各种问题。不管在城市还是农村,老人们能否“颐养天年”,不仅仅在于物质生活是否充裕、养老环境是否舒适,更在于精神层次的需求能否得到满足,能否“老有所乐”。老年人作为一个特殊的群体,其精神需求能否满足直接关系到老年人的生存和社会的和谐。近年来,中国人口迅速老龄化和独生子女家庭的大量出现的大背景之下老年人精神赡养方面的问题变得尤为突出。 本论文基于此现状,希望通过对老年人精神赡养问题的深入系统研究来解决精神赡养问题,针对老年人精神赡养的现状,并根据具体事例情况,提出一些改善和提升老年人精神赡养的对策和建议。本文从老年人精神赡养研究的背景、意义及内容出发,概括了老年人精神赡养的定义,发现了中国老年人在精神赡养方面存在的一些问题,包括城市老年人个人心理问题、选择独居、婚姻生活不幸福、缺少子女关心、社会养老组织不健全、社会存在漠视老年人的现象的问题;及农村老年人个人心理问题、物质保障水平低,精神压力大、健康状况差、精神需求保障不够的问题。在发现问题的基础之上,从个人、家庭、社区、政府以及社会等方面寻求解决问题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49人已浏览
295人已浏览
112人已浏览
66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