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1、与借贷行为的界限 借款人由于某种原因,长期拖欠不还的,或者编造谎言或隐瞒真相而骗取款物,到期不能偿还的,只要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没有挥...
(一)罪与非罪借款由于某种原因,长期拖欠不还的,或者编造谎言或隐瞒真相而骗取款物,到期不能偿还的,只要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没有挥霍一空,不...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诈骗罪的认定如下: 1、主体,为一般主体,凡是能够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并且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都可以成为诈骗罪的主体; 2、主观方面必须是直接故意,并且目的是非法占有公私财物; 3、侵犯的客体需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4、客观表现为利用虚假实施或隐瞒真相的方式进行骗取财物。 法律规定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合同签订后,主要看行为人是否在其现有履约能力范围内积极为履行合同做准备,或者为供货积极组织货源,或者筹集资金,落实到行动上,则不认定为合同诈骗;反之,如行为人没有履行合同的诚意和行为,坐等对方履约,等获取非法利益后,对对方的正当请求予以搪塞、推托,甚至携款物逃匿,应认定为合同诈骗。 一般的合同纠纷中,行为人在约定或法定的期限内,具有履行所承诺的民事法律行为的能力,即行为人拥有履行合同所需的资金、货源、技术等,或根据其法定的经营范围或资金、货源情况,能够在规定或约定的期限到来时通过正当渠道达到履约所需的实际能力。否则,即视为在签订合同时虚构事实、伪造履约能力,其行为则为合同诈骗。
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二者从实质上说都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 且诈骗金额达到3000元,就可以立案了。诈骗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65人已浏览
193人已浏览
166人已浏览
1,04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