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根据《刑法》第十七条: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已满十四周岁不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
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由于普通过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 (1)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利 (2)客观方面表现为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只有发生了过失致人死...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正当防卫明显超过必要限度造成重大损害的,应当负刑事责任,但是应当减轻或者免除处罚。根据《刑法》第233条规定,犯本罪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在此基础上,对于防卫过当,应该酌情减轻或则免除处罚。首先,《刑法》中关于正当防卫的规定是:为了保护国家,公共利益,本人或则他人的人身,财产和其他合法权利免受正在进行的不法侵害,采取对不法侵害人造成损害的方法,制止不法侵害的行为。关键就在于对“正在进行”的界定,根据法理来说:在财产性违法犯罪的情况下,行为已经既遂,但在现场还来得及挽回损失的,应当认为不法侵害尚未结束,可以实行正当防卫。(所以当事人开车追犯罪嫌疑人是属于正当防卫的)
根据我国刑法,公民承担刑事责任的前提是犯罪时有辨认和控制能力。“就是知道自己在干什么,同时能控制自己的行为。”丧失辨认和控制能力中的任意一种,都不承担刑事责任;其中任意一种能力有障碍都承担部分刑事责任。对精神病人,我国区分为间歇性精神病人和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能力的精神病人。后者不承担刑事责任。前者只在发病期间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在间歇期犯罪还是要承担刑事责任,但应视精神状况,如果辨认和控制能力仍存在障碍可承担部分刑事责任。“不承担刑事责任只是说可以不坐牢,但相应的民事赔偿还是不能免除。”根据我国法律,杀人属于严重的侵权行为,应承担侵权赔偿责任,在经济上给予受害方适当赔偿。此案中,如果精神病人有财产则用该财产赔偿,如果没有财产,监护人则可能面临赔偿义务。根据我国法律,精神病人的监护人一般包括配偶、父母、子女、兄弟姐妹等亲属,如果这些亲属中没有人适合担任监护人的,由当地居委会、村委会和单位担任监护人。“如果该精神病人是未成年人,那么他的监护人应该代为赔偿。精神病人的过失杀人”如果是成年人则要看他的监护人有没有过错。如果监护人监护不力导致精神病人跑到大街上到处杀人,监护人应赔偿相应损失。
只要符合缓刑条件,过失杀人可以判缓刑。根据《刑法》的规定,判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可以判缓刑,因此也可以判缓刑,但不是全布,主要是根据赔偿、事件等客观因素来决定的。《刑法》第232条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上10年以下有期徒刑。《刑法》第233条过失致人死亡的,处3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的情节较轻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本法另有规定的,按规定。《刑法》第26条组织、领导犯罪团伙开展犯罪活动或在共同犯罪中发挥主要作用的是主犯。对组织、领导犯罪集团的主要分子,按集团犯的一切罪行处罚。对于第三项规定以外的主犯,应当根据其参与或组织和指挥的所有犯罪处罚。第27条在共同犯罪中发挥二次或辅助作用的是从犯。对于从犯,应从轻处罚或免除处罚。第十七条规定未满十四岁未满十八岁的人犯罪,应从轻处罚或减轻处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092人已浏览
159人已浏览
155人已浏览
15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