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集体土地使用证能继承吗一、农民集体所有土地所有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四条,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土地所有者向土地所在地...
集体土地使用证能继承吗一、农民集体所有土地所有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管理法实施条例》第四条,农民集体所有的土地,由土地所有者向土地所在地...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集体土地使用证不能继承。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条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2、宅基地属于符合条件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审批无偿取得,类似于划拨国有土地,对通过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不属于当事人自有财产,自然不属于个人遗产。因此,对于类似性质的集体土地使用权,亦不能认定为遗产为宜。可以继承的是房地产,农村房屋是私人财产,可以继承;但是又有其特殊性。农村土地是集体土地,属于集体经济组织,宅基地是本经济组织成员无偿取得的。所以严格的说,继承的是房屋,而不是宅基地本身,只是获得暂时使用宅基地的权利。《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第二百六十一条 农民集体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属于本集体成员集体所有。下列事项应当依照法定程序经本集体成员决定:(一)土地承包方案以及将土地发包给本集体以外的组织或者个人承包;(二)个别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之间承包地的调整;(三)土地补偿费等费用的使用、分配办法;(四)集体出资的企业的所有权变动等事项;(五)法律规定的其他事项。
集体土地使用证不能继承。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十条规定:“城市的土地属于国家所有。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土地,除由法律规定属于国家所有的以外,属于集体所有;宅基地和自留地、自留山,也属于集体所有。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侵占、买卖、出租或者以其他形式非法转让土地。” 2、宅基地属于符合条件的集体经济组织成员依审批无偿取得,类似于划拨国有土地,对通过划拨方式取得的土地使用权,不属于当事人自有财产,自然不属于个人遗产。因此,对于类似性质的集体土地使用权,亦不能认定为遗产为宜。可以继承的是房地产,农村房屋是私人财产,可以继承;但是又有其特殊性。农村土地是集体土地,属于集体经济组织,宅基地是本经济组织成员无偿取得的。所以严格的说,继承的是房屋,而不是宅基地本身,只是获得暂时使用宅基地的权利。《民法典》(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第二百六十一条农民集体所有的不动产和动产,属于本集体成员集体所有。下列事项应当依照法定程序经本集体成员决定: (一)土地承包方案以及将土地发包给本集体以外的组织或者个人承包; (二)个别土地承包经营权人之间承包地的调整; (三)土地补偿费等费用的使用、分配办法; (四)集体出资的企业的所有权变动等事项; (五)法律规定的其他事项。
根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政策的通知》(财税〔2006〕186号)规定,对纳税人自建、委托施工及开发涉及的城镇土地使用税的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由纳税人从取得土地使用权合同约定交付土地时间的次月起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合同未约定交付土地时间的,由受让方从合同签订的次月起缴纳城镇土地使用税。是否取得《土地使用证》或是否全额缴款都不能作为判定纳税义务发生时间的依据。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关于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有关问题的通知》(财税〔2008〕152号)规定,纳税人因房产、土地的实物或权利状态发生变化而依法终止房产税、城镇土地使用税纳税义务。该规定从某种意义上讲,一方终止,则另一方开始缴纳。具体判定依据为:(1)如果某纳税人将房屋或土地使用权转让给开发企业,房屋被拆除了,土地撂荒了即为实物发生变化。(2)权利发生变化,应该主要从合同签订判断,财税〔2006〕186号文件规定了合同签订日是判定缴纳土地使用税的依据,相反,对出让土地的一方应该是合同签订日终止纳税义务。权利发生变化,主要是办理相关手续,即《产权证》、《土地使用证》或“合同”、“协议”这些履行了,就是权利发生变化了。(3)状态发生变化,应该理解为是否改变原状和实物形态。如原来的房屋是办公楼,现在变成商场或经营场所了,原来的土地是耕地,现在变成了撂荒地。凡是实物、权利、状态这三项中有一项发生了改变,就应当判定,一方终止,另一方开始缴纳。对于纳税人取得政府划拨土地后,在没到土地管理部门办理手续前,如果实物状态未发生变化,原土地使用者还在耕种或原住户的生产生活都没有改变,则没有发生纳税义务。在日常生活当中,当我们办理土地使用证以后,应该在一年之后开始缴纳土地使用税。在日常生活当中也可以依据实际情况,根据各地政府的实际规定,看需要交纳多少的土地使用税。当然如果在实际生活当中土地使用权,发生了变更或者有其他特殊原因,土地使用税也是可以不交的,这个大家要看具体情况了。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700人已浏览
489人已浏览
175人已浏览
22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