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所谓过失,传统的理论认为是指行为人应注意并能注意而不注意以致发生犯罪事实。刑法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
一、单位过失犯罪怎样认定所谓过失,传统的刑法理论认为是指行为人应注意并能注意而不注意以致发生犯罪事实。刑法第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单位过失犯罪的认定是:单位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危害社会的结果,因疏忽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并相信可以避免,导致这种结果。法律规定,单位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是单位犯罪的,应当承担刑事责任。
所谓过失,传统的刑法理论认为是指行为人应注意并能注意而不注意以致发生犯罪事实。 刑法规定: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我国刑法理论上一般将过失区分为普通过失与业务过失。 普通过失是指在构成要件上没有特别限制的一般过失。而业务过失是指从事某项业务的人因疏于业务上的必要注意,导致发生了行为人并不希望的危害结果。单位成员在职务工作中敷衍了事,严重不负责任导致危害社会的结果发生即属于业务过失。 单位犯罪主体是复合主体,是由法人或非法人社会组织为形式,以自然人为内容复合组成的特别主体,后者包括直接负责的单位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逻辑常识,任何单位为了单位自身的利益,都必然要求其主管人员及其他人员对单位恪尽职守。否则,单位成员对单位不尽职守,就必然导致单位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与单位之形式严重脱离,从而使单位涣散甚至解体,这也就是说,单位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对单位的工作严重不负责任,玩忽职守以致过失犯罪,必然有形地或者无形地危害单位利益,给单位造成物质损失或名誉损失。 可见,所谓单位过失犯罪,不过是将单位成员过失犯罪的刑事责任株连到单位(受害者)。这与单位故意犯罪是单位主管人员和其他人员为了单位的利益危害社会存在显著的差别。
根据刑法过失犯罪的量刑标准如下: 1、过失致人死亡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2、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 在处罚上,因为过失犯罪的主观恶性比故意犯罪明显要小,因此刑法对过失犯罪的处罚比对故意犯罪的处罚要轻。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7人已浏览
143人已浏览
120人已浏览
35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