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根据《刑法》有关规定:第一百九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
1.致电挂失:一旦通过账单/短信发现信用卡被盗刷后,为了避免盗刷行为继续,应立即致电银行,进行信用卡资金冻结,这样可以有效的减少后续损失。 ...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恶意透支信用卡一万元以上的,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以信用卡诈骗罪追究刑事责任。2、恶意透支3万,依法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 扩展资料: 信用卡(CreditCard),又叫贷记卡。是一种非现金交易付款的方式,是简单的信贷服务。 信用卡是由商业银行或信用卡公司对信用合格的消费者发行的信用证明。持有信用卡的消费者可以到特约商业服务部门购物或消费,再由银行同商户和持卡人进行结算,持卡人可以在规定额度内透支。 我国有关法律(《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关于刑法>有关信用卡规定的解释》)规定的信用卡,是指由商业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发行的具有消费支付、信用贷款、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电子支付卡[1-2]。2017年12月1日,《公共服务领域英文译写规范》正式实施,规定信用卡标准英文名为CreditCard[3]。 信用卡一般是长85.60毫米、宽53.98毫米、厚1毫米的的特制载体塑料卡片,正面印有发卡机构名称、有效期、号码、持卡人姓名等内容,背面有芯片、磁条、签名条。持卡人可以凭信用卡向特约单位购物、消费和向银行存取现金。
诈骗罪(刑法第266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犯罪构成(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有些犯罪活动,虽然也使用某些欺骗手段,甚至也追求某些非法经济利益,但因其侵犯的客体不是或者不限于公私财产所有权。所以,不构成诈骗罪。(二)客观要件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首先,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从实质上说是使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的行为。(三)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四)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因此,如果是恶意不还,属于欺骗的话,个人认为是属于诈骗的。
可以找当地工商部门帮你们协调解决。需要详细咨询或法律帮助可与本律师来电联系。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94人已浏览
1,376人已浏览
393人已浏览
3,05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