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工伤死亡待遇不区分城镇或者农村户籍。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六十二条、六十四条规定,职工因工死亡,不区分户籍性质,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
工伤死亡待遇不区分城镇或者农村户籍。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九条、六十二条、六十四条规定,职工因工死亡,不区分户籍性质,其近亲属按照下列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条例》规定,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根据当地维持城市居民基本生活所需的衣食住行费用,适当考虑水电燃煤(煤气)费用和未成年人义务教育费用。直辖市、设区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与财政、统计、物价等部门制定,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批准执行的县(县级市)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由县(县级市)人民政府民政部门与财政、统计、物价等部门制定,向本级人民政府报告批准,向一级人民政府报告执行。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需要提高时,按照前两项规定重新审定。
、《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全省民事审判工作座谈会纪要》[鲁高法〔2005〕201号]第三部分第五条规定:最高人民法院法释[2003]20号司法解释针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分别确定了不同的赔偿标准,这是考虑到当前我国城乡差别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的。但随着我省农村城镇化水平的提高,城乡差别逐步缩小,从保护受害者利益出发,在两种标准存在交叉的情形下,可以按照“就高不就低”的原则确定具体的赔偿标准。对于农村人口在城镇住所地至起诉时已连续居住一年以上的,可以按照城镇人口标准计算损害赔偿数额;对于实行城乡户口统一登记管理的地方,计算标准也可以统一适用城镇人口统计标准。
由于我国现有法律、法规及司法解释对“城镇居民”和“农村居民”没有统一的界定标准。司法实践中,各地对城镇居民与农村居民的划分通常有两种方法:一是以户籍为依据,农业户口划为农村居民,非农户划为城镇居民;二是以居住地为依据,居住在镇及县级以上城市区域以内的划为城镇居民,其余的划为农村居民。两种界定方法中,第一种方法较好把握,具有可操作性,也符合我国公民长期在封闭的计划经济体制下形成的思维定势,被普遍采用。第二种方法由于区域范围不好界定,居民流动性较大不易把握,被采用的少。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892人已浏览
199人已浏览
1,503人已浏览
1,32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