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他想知道公诉科出庭故意伤害罪要注意什么,可以看: 公诉人在庭审过程中应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和《中华人民共和国检察官法》、《检...
分三种情况来谈。 第一种是刑事案件,法院接到人民检察院,移交到法院的刑事案件以后,一般简易程序在一个月内要开庭。普通程序,一个多月之内要开庭...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下面为大家介绍故意伤害罪诉讼时效的问题。 刑事案件追诉时效的期限是根据各种犯罪法定刑的轻重,分别规定长短不一的追诉时效期限: 1、法定最高刑为不满5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5年; 2、法定最高刑为5年以上不满10年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期限为10年; 3、法定最高刑为10年以上有期徒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15年; 4、法定最高刑为无期徒刑、死刑的,追诉时效的期限为20年。如果20年以后认为必须追诉的,报请最高人民检察院核准后,仍然可以追诉。
关于故意伤害罪开庭全过程,可以参考以下内容: 1、开庭时,法官会先看双方当事人的身份证件,然后宣读一系列法庭审理规则,询问双方是否要求法庭方面的人员需要回避等等,一般情况不需回避。 2、法官要求原告陈述自己的诉讼请求和理由,并出示证据(有时候法官为了节省时间,一般会用一句话带过,说被告已看过起诉内容,则此步可以省略)。除非原告有新的陈述,可以补充表达出来。 3、被告针对原告提出的事实和理由作出反驳,并出示证据。 4、法官分别询问原告和被告关于案件的证据,有什么观点和看法或反驳——这叫质证,还会询问涉及案件的具体细节。如果需要对证据进行进一步的鉴定“是否属实”的,此时应该提出“司法鉴定”的申请。 5、原告和被告在法官的主持下,互相辩论。 6、辩论完毕,法官会向双方询问是否愿意调解解决纠纷,如果双方愿意调解并能调解成功的,法官会出具调解书,双方签名之后生效;如果不愿意调解,或调解不成,则法官不再调解。当然,如果在开庭几天后,双方可以再调解,并能达成一致意愿的,可以告诉法官,按调解成功来解决,由法院出具“具有法律效力”的调解书。 7、整个庭审过程,有书记员记录双方各自的发言。如果其中一方不愿调解,那么在各自发表完毕陈述后,书记员将庭审的记录打印出来,要求双方看过有没有跟在庭审过程发表的言语有出入,有的可以适当修改并在修该处签名。双方看完或修改完成庭审笔录之后,庭审结束。
故意伤害罪一审,如果在第一次开庭时就查明案件事实,则只开一次庭。1、构成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的,可以根据下列不同情形在相应的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1)犯罪情节一般的,可以在三个月拘役至六个月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2)情节严重的,可以在三年至四年有期徒刑幅度内确定量刑起点。2、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犯罪数额等其他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量,确定基准刑。第二十四节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罪第一百四十三条【有期徒刑、拘役、管制、单处罚金量刑格】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数额5000元以上不满1万元或者多次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累计数额3000元以上不满6000元的,基准刑为罚金刑。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数额在1万元以上不满1、5万元或者多次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累计金额6000元以上不满1万元的,基准刑为管制刑。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的数额为1、5万元以上不足2万元或多次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累计金额不足1万元.五万元的,基准刑为拘役刑。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2万元或者多次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累计金额为1、五万元的,基准刑为六个月。每增加4000元,刑期增加一个月。第一百四十四条【升级特别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拟处管制、罚金刑的,升级为拘役刑:(一)窝藏、转移、收购、销售赃物八次以上,或者五次以上,累计金额达到一万元;(二)未全部返还赃物的;(三)未主动接受财产刑处罚的。高级人民法院关于掩盖、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的量刑指导意见1。构成掩盖、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的,可以根据下列不同情况在相应范围内确定量刑起点:(一)掩盖、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一般的,可以在三个月拘役至六个月有期徒刑范围内确定量刑起点。(二)掩盖、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情节严重的,可以在三至四年有期徒刑范围内确定量刑起点。2、在量刑起点的基础上,可以根据犯罪数额等影响犯罪构成的犯罪事实增加刑罚数量,确定基准刑。(一)犯罪数额不足十万元的,每增加三千元,增加一个月刑期。(二)犯罪数额不足十万元的,每增加一个月刑期不足二十万元。(3)犯罪数额在20万元以上(涉及盗窃、抢劫、诈骗、抢夺机动车价值在50万元以上)的,每增加2万元(涉及盗窃、抢劫、诈骗、抢夺机动车的,每增加5万元),每增加一个月的刑期。(4)每增加作案次数一次,可增加一个月至六个月的刑期,但法定刑三年以下的,累计刑期不超过一年;法定刑三至七年有期徒刑的,累计刑期不超过两年。3、有下列情形的,可以增加基准刑的30%以下:(1)隐瞒、隐瞒救灾、应急救援、防洪、特殊照顾、救济、医疗资金及其收入。(2)以隐瞒、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为主营业务或者营利为目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763人已浏览
309人已浏览
166人已浏览
31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