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规定是为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依法行使诉权,实现人民法院依法、及时受理案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中华人民共和...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登记立案若干问题的规定》第一条人民法院对依法应该受理的一审民事起诉、行政起诉和刑事自诉,实行立案登记制。 2....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协议离婚登记的法定条件是:1、办理结婚登记;2、双方是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3、申请离婚的双方应当自愿离婚。婚姻登记管理机关不予受理一方要求离婚。4、申请离婚的双方已经适当处理了子女抚养和财产问题。如果双方要求离婚,但婚姻登记管理机关不予受理子女抚养、夫妻一方生活困难的经济帮助、财产和债务处理协议。
登记结婚的法定条件有: 1、男大于等于二十二周岁,女大于等于二八周岁的年龄条件; 2、男女双方非直系血亲或者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的血缘关系条件; 3、男女双方完全自愿的主观意愿条件。
1、有犯罪事实指客观上存在着某种危害社会的犯罪行为。这是立案的首要条件。有犯罪事实,包含两个方面的内容。 1、要立案追究的,必须是依照刑法的规定构成犯罪的行为。立案应当而且只能对犯罪行为进行。如果不是犯罪的行为,就不能立案。没有犯罪事实,或者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条第1项的规定,有危害社会的违法行为,但是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不认为是犯罪的,就不应立案。由于立案是追究犯罪的开始,此时所说的有犯罪事实,仅是指发现有某种危害社会而又触犯刑律的犯罪行为发生。至于整个犯罪的过程、犯罪的具体情节、犯罪人是谁等,并不要求在立案时就全部弄清楚。这些问题应当通过立案后的侦查或审理活动来解决。 2.要有一定的事实材料证明犯罪事实确已发生。包括犯罪行为已经实施、正在实施和预备犯罪。 2、需要追究刑事责任指依法应当追究犯罪行为人的刑事责任。只有依法需要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的犯罪事实,当有犯罪事实发生,并且依法需要追究行为人刑事责任时,才有必要而且应当立案。根据《刑事诉讼法》第15条的规定,虽有犯罪事实发生,但犯罪已过追诉时效期限的;经特赦令免除刑罚的;依照刑法告诉才处理的犯罪,没有告诉或者撤回告诉的;犯罪嫌疑人死亡的;其他法律规定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均不追究刑事责任。我国的公安部门和司法机关,对于犯罪人员触犯我国法律规定,对社会安全构成危害。我国的办案机关应积极地调查这类案件,一旦掌握违法案件的证据和事实的,应追究这类违法人员的刑事责任,保护社会秩序进行办理。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41人已浏览
114人已浏览
141人已浏览
13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