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投放危险物质罪与危险物品肇事罪的界限在于客观行为表现是不一样的: 1、投放危险物质罪,是指故意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
危险物品肇事罪只限于在生产、储存、运输、使用中由于违反毒害性物品管理规定而发生的重大事故,主观上只能由过失构成;而投放危险物质罪则不受这个范...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什么是投放危险物质罪指的是故意投放毒害性、腐蚀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与传统意义上的投毒罪相比,投放危险物质罪的外延更为广泛。二、怎么认定投放危险物质罪(一)客体要件本罪侵害的客体是公共安全,即不特定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重大公私财产的安全。这是投毒罪同使用投毒方法实施的故意杀人罪、故意毁坏财物罪的根本区别之所在。(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实施了投放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物质危害公共安全的行为。投放行为的主要方式有:将危险物质投放于供不特定人饮食的食品或饮料中;将毒物投放于供人、畜等使用的河流、池塘、水井等中;在一些公共场所释放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 1、行为人投放的必须是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害人的生命、健康或牲畜、禽类、水产养殖物安全的危险物质。 2、投放行为必须危害公共安全。即该行为已经对不特定多人的生命、健康或者牲畜和其他财产造成严重威胁或严重损害后果。或者己威胁到不特定多人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本罪是危险犯,其成立并不需要出现不特定多数人的中毒或重大公私财产遭受毁损的实际结果,只要行为人的行为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即有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存在即可。(三)主体要件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成为本罪主体。根据刑法第17条第2款规定,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犯投毒罪,危害公共安全的,应当负刑事责任。(四)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故意。所谓故意,也就是行为人明知自己的投毒行为危害公共安全,有可能造成不特定的多人死伤或公私财产的大量损失,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的发生。投毒的动机可以是各种各样,但不同的动机并不影响定罪。
认定投放危险物质罪,核心在于认定投放危险物质的行为,具体来说: 1、行为人投放的必须是毒害性、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等危害人的生命、健康或牲畜、禽类、水产养殖物安全的危险物质。 2、投放行为必须危害公共安全。即该行为已经对不特定多人的生命、健康或者牲畜和其他财产造成严重威胁或严重损害后果。或者己威胁到不特定多人的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3、本罪是危险犯,其成立并不需要出现不特定多数人的中毒或重大公私财产遭受毁损的实际结果,只要行为人的行为足以危害公共安全,即有危害公共安全的危险存在即可。 4、投放行为的主要方式: (1)将危险物质投放于供不特定人饮食的食品或饮料中; (2)将毒物投放于供人、畜等使用的河流、池塘、水井等中; (3)在一些公共场所释放放射性、传染病病原体。
1、即使是未遂的,仍然是需要承担刑事责任的。投放危险物质罪是危险犯,即即使是行为没有造成不特定的或者是多数人的生命,健康或公私财产安全的重大损失,但只要具有造成损害后果的危险状态即可构成既遂。所以本罪的未遂是犯罪行为没有能够达到这种状态。2、如果是投放危险物质罪未遂的,公安司法机关仍然是需要追究行为人的刑事责任的,但是如果行为人是未遂的,那么人民法院在定罪量刑的时候,是需要比照既遂从宽处罚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72人已浏览
90人已浏览
87人已浏览
8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