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我国《刑法》规定了三种情形下,可以不执行死刑。第一种是对犯罪的时候不满18周岁的人,第二是审判的时候已满75周岁的人不适用死刑,特别残忍手段...
执行死刑后,负责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办理以下事项: 1.对于死刑罪犯的遗书、遗言笔录,应当及时进行审查,涉及财产继承、债务清偿、家事嘱托等内容...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中国死刑的执行方式有枪决和注射两种方式,现阶段基本采用注射,有专门的注射死刑车。根据《》第263条规定,人民法院在交付执行死刑前,应当通知同级人民检察院派员临场监督。死刑采用枪决或者注射等方法执行。死刑可以在刑场或者指定的场所内执行。指挥执行的审判人员,对罪犯应当验明正身,讯问有无遗言、信札,然后交付执行人员执行死刑。在执行前,如果发现可能有错误,应当暂停执行,报请最高人民法院裁定。执行死刑应当公布,不应示众。执行死刑后,交付执行的人民法院应当通知罪犯家属。这些都是我国对于死刑是怎么执行的一些规定,中国正在逐渐倾向于注射方式执行死刑。
执行人车辆可以买卖,买卖后的账款应当用于履行被执行人的还款义务。法律规定,被执行人未按执行通知履行法律文书确定的义务,人民法院有权向有关单位查询被执行人的存款、债券、股票、基金份额等财产情况。因此,一旦被执行人有可供执行的款项,应当先用于执行。
1、被执行人没有可以执行的财产,法院会中止执行,等到被执行人有还款能力的时候会恢复执行程序。如果被执行人故意转移财产,导致没有可以执行的财产,那就会有负面记录,成为老赖,被禁止高消费。 2、法律依据《民事诉讼法》 第二百四十三条发生法律效力的民事判决、裁定,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也可以由审判员移送执行员执行。调解书和其他应当由人民法院执行的法律文书,当事人必须履行。一方拒绝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执行。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69人已浏览
75人已浏览
205人已浏览
10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