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除非自身有残疾。有经济能力的子女,对丧失劳动能力,无法维持生活的父母,都应予以赡养。 对不在一起生活的父母,应根据父母的实际生活需要和子女的...
主要是看赡养人的经济收入能力。 有无正常经济来源,或者其劳动所得不足以维持本人或家庭的正常开支,或该赡养人的生活水平是否低于该城市的最低生活...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子女或晚辈赡养父母或长辈的扶助行为须以子女或晚辈所具备的必要的物质条件和心理条件为前提。其中心理条件应为赡养者能够自觉地理解赡养行为的法律意义,通过在物质上和生活上对被赡养者的扶助,作出自己履行赡养义务的意思表示。 有些精神病人因病理性精神活动影响,生活懒散,高级意向要求缺乏,行为乖张,无法适应正常的社会生活,甚至可对自己的亲人实施危害行为,且其主观上对自己的行为无辨认能力,这些人即为无赡养行为能力人。否则,为完全赡养行为能力人或限制赡养行为能力人。
负有法定赡养义务的人,存在以下情况会被判定为无赡养能力: 1、无正常经济来源; 2、劳动所得不足以维持本人或家庭的正常开支; 3、该赡养人的生活水平低于该城市的最低生活保障线; 4、没有其他财产; 5、没有劳动能力。
赡养人无能力赡养老人,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会依照有关规定给予供养或者救助。 根据《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第三十一条规定,国家对经济困难的老年人给予基本生活、医疗、居住或者其他救助。 老年人无劳动能力、无生活来源、无赡养人和扶养人,或者其赡养人和扶养人确无赡养能力或者扶养能力的,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有关规定给予供养或者救助。 对流浪乞讨、遭受遗弃等生活无着的老年人,由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有关规定给予救助。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20人已浏览
137人已浏览
164人已浏览
62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