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诈骗罪(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266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一个人向多人借钱不...
借钱不还不一定算诈骗,构成诈骗是有条件的。 借钱不还应当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如果是由于没有能力偿还属于民事纠纷,不构成诈骗。如果有能力偿还不还...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需要看情况。 如果是行为人主观上具有非法占有的故意,即行为人在借钱时就具有不归还的意图,且在借款时都会采用虚构事实和隐瞒真相的手段,导致被害人产生错误的认识,直接造成财物的灭失的属于诈骗,介意报警处理。 而正常的借贷人在借款时却具有归还的意思,往往只是因为客观原因造成债务不能及时归还,可以起诉处理。
不能这么认为。诈骗罪的法律构成有四个方面: 1、行为人实施了欺诈行为。欺诈行为从形式上说包括两类,一是虚构事实,二是隐瞒真相; 2、欺诈行为使对方产生错误认识。对方产生错误认识是行为人的欺诈行为所致,即使对方在判断上有一定的错误,也不妨碍欺诈行为的成立。如果对方不是因欺诈行为产生错误认识而处分财产,就不成立诈骗罪。 3、成立诈骗罪要求被害人陷入错误认识之后作出财产处分。处分财产表现为直接交付财产,或者承诺行为人取得财产,或者承诺转移财产性利益。 4、欺诈行为使被害人处分财产后,行为人便获得财产,从而使被害人的财产受到损害。
按实际情况,民间借贷中,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就属于诈骗罪。 相关法律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762人已浏览
290人已浏览
111人已浏览
15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