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个人为开展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事业单位,或者公司、企事业单...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单位犯罪案件具体应用法律有关问题的解释》第二条规定:个人为进行违法犯罪活动而设立的公司、企业、事业单位实施犯罪的,或者...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单位犯罪早在17世纪英国的《刑法》中就有规定,我国1987年1月22日第六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19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海关法》,在我国刑事立法史上首开了规定单位犯罪的先河。1997年《刑法》首次在我国的刑法典中规定了单位犯罪,主要集中在刑法总则的第三十条和第三十一条以及分则的相关部分。 研究单位犯罪自首,就必须正确界定单位犯罪的概念,并对其特征加以分析。 我国《刑法》[1]对单位犯罪只是从犯罪主体范围方面进行了描述,而从概念揭示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来看,这远没有揭示单位犯罪概念的深刻内涵,但同时它又为单位犯罪的理论研究及其实践探讨留下了广阔的空间,正因为如此,学理界关于单位犯罪概念的学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
单位能不能成为过失犯罪的主体,当然可以,举例:妨害传染病防治罪,传染病菌种,毒种扩散罪等危害公共卫生罪都要求是过失,而且单位也可以是犯罪主体。
1、不能成为单位犯罪的主体有:除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之外的所有主体。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2、法律依据:《刑法》第三十条 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实施的危害社会的行为,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85人已浏览
197人已浏览
235人已浏览
29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