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之一第一款第二项规定,醉酒驾驶机动车将构成危险驾驶罪。另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办...
《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行贿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七条因行贿人在被追诉前主动交待行贿行为而破获相关受贿案件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中国的人民检察院对已构成犯罪,但依法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可免除刑罚的被告人所作出的不提请人民法院审判而终结诉讼的处理决定。人民检察院对自己侦查终结的案件和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均可作出免予起诉的决定。 免予起诉 免予起诉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被告人的行为已构成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②被告人具有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免除刑罚的情节。不需要判处刑罚指犯罪情节轻微,对社会危害不大,认罪态度较好的。可以免除刑罚包括以下9种情况:①在中国领域外犯罪,依刑法应负刑事责任,但在外国已经受过刑罚处罚的。②聋哑人或盲人犯罪的。③正当防卫超过必要限度的。④紧急避险超过必要限度的。⑤预备犯罪的。⑥中止犯罪的。⑦共同犯罪中起次要或辅助作用的从犯。⑧被胁迫、被诱骗参加犯罪的。⑨犯罪较轻自首的,或虽犯罪较重但在犯罪后自首并有立功表现的。免予起诉的案件,必须制作免予起诉决定书。免予起诉的决定应当公开宣布,并将免予起诉决定书交给被告人及其所在单位,以及被害人、移送起诉的公安机关。被告人如果在押,应当立即释放。被害人或被告人如果不服,可在收到免予起诉决定书后7日内向人民检察院申诉,人民检察院应将复查结果告知被害人或被告人(见不起诉)。1996年3月通过的《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关于修改〈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决定》不再有免于起诉的规定。
不起诉是指人民检察院对公安机关侦查终结移送起诉的案件。经审查,认为犯罪嫌疑人不构成犯罪或者依法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决定不向人民法院起诉的决定。免除起诉是检察机关对构成犯罪但不需要依法判处刑罚或者可以免除刑罚的被告人作出的免除追究刑事责任的决定。根据原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免除起诉仅适用于同时具备下列条件的被告人:(1)被告人的行为违反了刑法,构成犯罪;(有《刑法》规定的无需判处刑罚或者免除刑罚的情形。它们的区别是:第一,不起诉是在犯罪嫌疑人不构成犯罪或者构成犯罪,但依法不应当追究刑事责任的情况下才能使用的。;免诉是指被告人的行为已构成犯罪,在应当承担刑事责任的前提下,只有在刑法规定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可以免除刑罚的情况下才能使用。第二,不起诉有明确的法律规定。只要法律规定不追究刑事责任,人民检察院就应作出不起诉的决定;免除起诉的适用,人民检察院应当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考虑法律规定作出具体决定。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不起诉和免予起诉都是人民检察院在不追究被告人的刑事责任时所作出的决定。但由于两者适用的条件和性质不同,特别是免予起诉一词在刑事诉讼法修改后已不再使用,所以这两个概念不能混同使用。免予起诉是检察机关对虽构成犯罪,但依法不需要判处刑罚或者可以免除刑罚的被告人作出的免予追究刑事责任的决定。根据原刑事诉讼法的规定,免予起诉仅适用于同时具备以下条件的被告人: (1)被告人的行为触犯了刑法,已构成犯罪; (2)具有刑法规定的不需要判处刑罚或免除刑罚的情节。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76人已浏览
414人已浏览
2,954人已浏览
24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