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要看行为人对死亡是否具有预测可能性,有可能是过失致人死亡,也有可能是意外事件。...
不是。过失致人死亡罪,是指行为人因疏忽大意没有预见到或者已经预见到而轻信能够避免造成的他人死亡,剥夺他人生命权的行为。在这个案例中,男方是有...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有两个条款分别界定了故意犯罪、过失犯罪。第十四条明知自己的行为会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并且希望或者放任这种结果发生,因而构成犯罪的,是故意犯罪。故意犯罪,应当负刑事责任。第十五条应当预见自己的行为可能发生危害社会的结果,因为疏忽大意而没有预见,或者已经预见而轻信能够避免,以致发生这种结果的,是过失犯罪。过失犯罪,法律有规定的才负刑事责任。 然而,某些地方法院,在审理类似的致人死亡案件时,根本不提及、不适用刑法第十四条、第十五条,眉毛胡子一把抓,不分青红皂白,先入为主地统统定性为故意致人死亡罪。然后依照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予以量刑。最高人民法院法发(2010)9号发布的《关于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若干意见》,以及此前诸多法律文件,都反复强调罪刑法定的原则,即定罪名、量刑罚都应该有法律依据。某些地方法院不区分致死案件的故意、过失两种情形,显然违背了“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的司法精神。
其根本区别在于行为人主观方面,前者以故意为其心理主观状态;后者为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后者相对量刑较轻。 故意杀人罪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区别 故意杀人罪是对死亡的结果持希望或者放任的态度,过失致人死亡罪则对结果的发生持否定的态度。
其根本区别在于行为人主观方面,前者以故意为其心理主观状态;后者为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后者相对量刑较轻。是对死亡的结果持希望或者放任的态度,则对结果的发生持否定的态度。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08人已浏览
345人已浏览
182人已浏览
16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