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员工自动离职,从主观上,其已经没有继续为原用人单位服务的意愿,客观上采用不辞而别的方式不再为用人单位服务,其实质是员工违反劳动合同、劳动法规...
员工自动离职,企业可以根据相关协议追求劳动者的违约责任,前提是企业与员工签订了服务期协议,或者禁业限制协议,并且劳动者有违约行为。其次,如果...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离职就是离开现有的职位。公私机关的工作人员因退休、辞职、停职、免职、死亡等原因,脱离其所担任的职位。员工离职拿不到企业补偿有两种情况: 1、员工主动辞职或不签劳动合同,且企业并无过错。员工因为自己的职业规划或新的工作机会,而主动离开原有的工作单位,或者员工根本不想与企业签订劳动合同,企业无法保护自己的利益,此时,员工离职是没有补偿金的。企业过错是指:企业未按时发工资;企业未按规定及时、足额缴纳社会保险;企业不支付加班费;企业工作时间超过法律规定;企业在法定假日不放假且不支付3倍工资;企业不与员工签订劳动合同;企业扣押员工身份证等证件;企业收取了员工的押金,等等。 2、企业单方面与员工解除劳动关系,同时,企业有员工签字认可的规章制度,及员工在工作中存在过失的相关证据。法律赋予企业有一定的内部立法权,企业可以根据自身的工作要求制定相应的规章制度,并对违反这些规章制度的员工予以处分,处分中就可以包括:不需要提前通知,也无任何补偿的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但企业规章制度的合法与否,取决于制定制度的程序及员工是否知情。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要想成立,需要与职工代表或全体员工开会沟通并平等协商的这么一个过程,并最终需要职工代表或全体员工的签字通过。目前国家及各省市关于职工代表的选举、组织建设、职权行驶等,基本没有非常可操作的明确规定,因此,企业的规章制度,尤其是中小型私有企业的规章制度要想有法律效力,需要全体员工的签字。有了这个签字,就说明:第一员工是认可公司的制度的,第二员工是知晓公司的制度的。只有在这个基础上,公司的规章制度才成立。具体可参考企业制定的规章制度,如何才能有法律效力?因此,如果企业没有让员工签字,员工可以不认可或不承认公司的规章制度,劳动仲裁机构也不会认定这些制度有效。反之,有了合法的制度,企业也有员工违反制度的证据,单方面与违反制度的员工解除劳动关系是不用支付补偿的。
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辞职)有三种情况:一是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辞职),即提前30天(试用期3天)通知用人单位,无需单位批准。但用人单位不承担经济补偿;第二,根据《劳动和塔法》第三十八条的规定,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辞职),不需要提前30天或者批准。而且,用人单位还必须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十六条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每工作一年支付一个月的经济补偿。;第三,劳动者没有依据非法解除劳动合同(自离)。用人单位不仅不给予经济补偿,还根据《劳动合同法》第九十条的规定,对给单位造成损失的,承担赔偿责任。公司可以扣除工资作为赔偿。
员工自动离职,从主观上,其已经没有继续为原用人单位服务的意愿,客观上采用不辞而别的方式不再为用人单位服务,其实质是员工违反劳动合同、劳动法规的规定,违法解除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如果员工自动离职确实给企业造成了损失,企业可以依据《违反〈劳动法〉有关劳动合同规定的赔偿办法》,收集相关证据,向劳动者主张赔偿。 具体操作如下: 向员工送达解除劳动关系的通知书,用人单位可以按员工入职时确定的联系地址或者联系人,向员工送达《告知书》,告知员工自动离职的法律后果和责任。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82人已浏览
213人已浏览
221人已浏览
15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