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交通肇事逃逸致人死亡或者重伤就涉嫌交通肇事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后果不严重进行行政处罚。造成交通事故后逃逸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
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肇事逃逸,要由交警根据调查的情况确定是否肇事逃逸。如果认定是逃逸的话,尚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关处200元到2000元罚款,...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出了交通事故,当事人不知情,在交通队来看不是理由,出了事故对方报案,而你离开了现场,法律上就属于肇事逃逸,法律不管你是否知情。 2、交警可以判断是否逃逸,当事人唯一能做的就是找到足够的理由,尽量让交警相信在那种情况下没办法知道发生了交通事故。另外主动表示愿意听从交警的建议,积极协助解决这起事故,留给别人一个主观根本没有事故逃逸想法的好印象。 可以看到对于法律而言在交通事故发生之后,不管当事人是否知情,只要有逃逸现象那么就必然会按肇事逃逸处罚,所以当事人需要做的并不是证明自己是否知情,而应该是积极配合警察使得交警判断当事人并无逃逸。 根据《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逃逸要从两方面来定义,首先,主观方面要在事故发生后有逃离现场的故意,另外就是客观方面已经离开了现场。主观方面有一点需要注意,就是肇事人明知发生了事故,如果肇事人,则不具备主观逃离现场的条件。而客观方面还包括几种情况,即使肇事人履行了抢救义务,将伤者送到了医院之后离开,以及没有逃离现场而是在现场附近藏匿,同样也算逃逸。如网友对事故发生并不知情是可不算逃逸的,但需要相关证据去佐证,认定难度很大。
撞人不知情不算肇事逃逸,认定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标准是有离开现场的客观行为和逃避法律追究的主观目的。实践中,交通事故当事人在事故发生后,为了逃避可能承担的法律责任,离开事故现场,没有积极履行抢救伤者和财产、向交通管理机关或者公安机关报告事故情况、在现场等候处理等交通法规所规定的义务,以此作为判断交通肇事后逃逸的标准,可以将如下情形界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1)明知发生交通事故,行为人驾车或弃车逃离事故现场的; (2)行为人有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在报案后不履行现场听候处理的义务,弃车离开事故现场后又返回的; (3)行为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未报案且无故离开医院的; (4)行为人虽将伤者送到医院,但给伤者或家属留下假姓名、假地址、假联系方式后离开医院的; (5)行为人接受调查期间逃匿的; (6)行为人离开事故现场且不承认曾发生交通事故,但有证据证明应知道发生交通事故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93人已浏览
667人已浏览
84人已浏览
25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