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要件为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责任年龄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自然人不能成为本罪主...
1、构成过失致人死亡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已满十六周岁的人犯此罪的,应当负刑事责任。犯罪构成的要件包括犯罪主体,犯罪主观方面,犯罪客体,犯罪...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因过失致使他人死亡的行为。构成本罪,客观方面必须同时具备三个要素: 1、客观上必须发生致他人死亡的实际后果。这是本罪成立的前提。 2、行为人必须实施过失致人死亡的行为。在这里,行为人的行为可能是有意识的,或者说是故意的,但对致使他人死亡结果发生是没有预见的,是过失。本罪属结果犯,行为的故意并不影响其对结果的过失。这点同有意识地实施故意剥夺他人生命行为的故意杀人罪不同。过失致人死亡行为可以分为作为的过失致人死亡行为和不作为的过失致人死亡行为两种情况。 3、从行为人的过失行为与被害人死亡的结果之间必须具有间接的因果关系,即被害人死亡是由于行为人的行为造成的。这里死亡包括当场死亡和因伤势过重或者当时没有救活的条件经抢救而死亡。否则行为人不应承担过失致人死亡罪的刑事责任。如果行为人的过失行为致人重伤,但由于其他人为因素的介入(如医师未予积极抢救或伤口处理不好而感染)致使被害人死亡的,只应追究行为人过失重伤罪的刑事责任。综上所述,过失致人死亡,当事人也会被追究刑事责任,被起诉后,辩护律师应该提交一份辩护词。一般情况下,争取缓刑难度较大,律师在辩护词中,应当用充分的事实证据阐述被告认罪认罚,对家属积极赔偿,不存在主观犯罪等。
客体要件。本罪侵权的客体是社会管理秩序。会道门、邪教组织、迷信活动不受宪法、法律保护,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利用迷信欺骗他人,使他人死亡,严重破坏稳定和谐的社会关系,妨碍正常的社会秩序。本罪的成立必须以他人死亡结果的存在为必要条件,但本罪侵害的客体不是他人的生命权利。这是因为行为者实施组织和利用会,邪教组织和迷信欺骗他人,不追求死亡结果的发生。如单纯地蒙骗他人致人死亡的不以本罪论,正是由于行为人运用了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利用迷信这一特定方式,其行为直接侵犯了社会管理秩序,而非他人的生命权利。客观要件。本罪的客观方面表现为,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或者利用迷信制造,散布迷信邪说,蒙骗其成员或者其他人实施绝食,自残,自虐等行为,或者阻止病人进行正常治疗,导致死亡结果发生的行为。所谓是指用虚假的语言和行为创造不存在的事实,掩盖、曲解客观现象,使人产生对事物及其本质和事物规律的不正确和不正常的认识,与一般的欺诈行为不同。行为者采用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和迷信的特殊方法,通常表现为宣传世界末日、战争、灾害、死后升天等。在本罪中,行为者必须有欺骗他人的行为,同时行为者必须有欺骗对象的事实。欺骗的方式既可以是语言文字,也可以是行动。例如,所谓舞蹈的邪教仪式会压迫别人的精神自杀,是行动欺骗的方式。死亡的结果是,被行为者欺骗的人受到会道门、邪教组织和迷信的欺骗、绝食、溺水、自焚、服毒、上吊等自杀行为,或者被行为者欺骗的人受到欺骗后,采取杀害他人的行为。或者行为者采用欺诈的行为方式,直接进行了可能导致他人死亡的行为,导致死亡的结果。具备本罪的客观方向应同时具备上述两个方面。行为者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和迷信欺骗他人,他人被欺骗是危害行为的直接结果,死亡的结果是危害行为的间接结果。因此,行为者的危害行为和使人死亡的结果是间接的因果关系,但由于使人死亡的结果发生,使行为者的危害行为受到惩罚,使人死亡的结果是本罪成立的必要条件。情节特别严重,是本罪的加重量刑情节。根据《最高人民法院》(1999年10月9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079次会议,1999年10月8日最高人民检察委员会第9次通过第47次会议)的规定,具有以下情况之一,情节特别严重:(1)3人以上死亡(2)死亡人数不足3人,但多人受重伤的;(3)因邪教活动受到刑事或行政处罚,组织和利用邪教组织欺骗他人的情况特别严重:(1)主要部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即任何年满l6周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实践中,多是会道门的道首,头目,邪教组织的教主,以及神汉,巫婆等。会道门,邪教组织中的一般分子也可能成为本罪的主体。本罪的主体具行明显的职业化特征,也就是说行为人从事迷信活动或组织和利用会道门,邪教组织具有长期性,固定性的特点。主观要件。本罪的主观方面是过失。行为人蒙骗他人是故意的,即其希望或放任被蒙骗的对象产生错误的认识,而对造成的死亡后果是过失的,本罪中,行为人对死亡后果的发生是怀着过失的心理。首先,行为者对他人死亡的结果不是积极追求的,而是教唆他人杀害他人或者自杀的意图不同。否则,应该用本罪论处。其次,行为者对他人的死亡也不存在放任。他知道自己的行为有可能被别人欺骗,但不知道有可能导致他人死亡。第三,有时行为者对他人死亡的结果没有预见。
过失致人死亡罪的特征:本罪侵犯的客体是他人的生命权;本罪的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年满十六周岁以上、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可构成本罪主体;本罪在犯罪主观上的表现为过失,包括过于自信的过失和疏忽大意的过失两种,该过失是针对死亡结果而言。本罪的客观方面的表现是:行为人具有致人死亡的行为。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0人已浏览
166人已浏览
194人已浏览
12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