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职务侵占罪中的诈骗与诈骗罪的区别: 1、就主体而言,职务侵占罪中的诈骗,须是特殊主体,即非国有的公司、企业、单位的非国家用工作人员,须在上述...
侵占财产后出售不构成欺诈,侵占财产构成侵占罪。欺诈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大量公私财产的行为。...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合同诈骗罪中非法占有的认定是: 1.合同签订前行为人有无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行为; 2.行为人在签订合同时有无履约能力; 3.行为人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有无诈骗行为; 4.行为人在签订合同后有无履行合同的实际能力; 5.行为人对取得财物的处置情况。 根据《刑法》第二百二十四条,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数额大的构成刑事责任,属于刑事案。《》第270条规定的,其犯罪对象仅限于三种财物:一是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二是他人的遗忘物;三是他人的埋藏物。侵占罪与其他侵犯财产犯罪的一个关键区别在于侵占包括两个密不可分的行为特征,即合法持有+非法侵吞:行为人将他人业已合法持有的财物非法转归为己有,并且拒不交出、拒不交还的。将代为保管的他人财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退还的,处二年以下、或者;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二年以上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将他人的遗忘物或者埋藏物非法占为己有,数额较大,拒不交出的,依照前款的规定处罚。本条罪,告诉的才处理。
1.主体资格不真实; 2.主体无履约能力; 3.主体有采取诈骗的行为手段; 4.主体无实际履约行为; 5.主体没有履行合同出于主观原因; 6.主体履行态度不积极; 7.主体对财物用于个人挥霍、非法活动、归还欠款、非经营性支出等方面; 8.主体事后态度不积极。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66人已浏览
358人已浏览
132人已浏览
741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