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诈骗罪的构成条件:主体是一般主体;主观方面是故意和非法占有的目的;侵权对象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客观方面,诈骗公私财产数额较大。...
诈骗,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款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由于这种行为完全不使用暴力,而是在一派平静甚至“愉快...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诈骗罪的概念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用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二)诈骗罪的构成特征 1、犯罪客体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 2、犯罪客观方面本罪在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3、犯罪主体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4、犯罪主观方面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
数额较小,没有达到2000元,尚不构成诈骗罪,但是违反社会治安,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处5~15日拘留,可并处1000元以下罚款。但如果诈骗行为累计数额超过2000-5000,就可以追究诈骗罪的刑事责任了。总的来说,没有具体规定网络诈骗坐牢多久,是要根据其诈骗的数额以及恶劣程度来判定。我们在被骗的时候,先不要慌张,冷静下来保存相关证据,到派出所报案,立案侦查才是最好的维护权益的方式。
诈骗罪的犯罪构成要件如下: (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所有权诈骗罪侵犯的对象,仅限于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而不是骗取其他非法利益。 (二)客观要件,本罪往客观上表现为使用欺诈方法骗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 (三)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均能构成本罪。 (四)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并且具有非法占有公私财物的目的。在不同的犯罪情节下,对诈骗罪的犯罪分子处罚不同,也就意味着犯罪分子具体的坐牢时间不同。最高的时候是无期徒刑。《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诈骗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96人已浏览
250人已浏览
409人已浏览
15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