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法律行为(表意行为):简单的说,就是行为人通过意思表示所进行的活动,是有意识的活动,在做某事之前事先进行思考。表意行为包括民事行为、可...
民事主体(自然人、法人、非法人组织)设立、变更、终止民事法律关系的合法行为。严格称谓是“法律行为”,中国民法称民事法律行为。特征: 1、私行...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重大误解;这是指因认识错误实施的行为。基于错误认识的行为,行为人的表意虽然是自愿的,但却是违背本意的,所以该行为属于得撤销行为。重大误解,在主观上是属于过失,如果是基于故意,那就构成欺诈了。 2、显失公平;显失公平行为是指民事行为效果明显违背公平原则的行为。对于民事行为达到何种程度算显失公平,一方当事人利用优势或者利用对 3、乘人之危;一方当事人乘对方处于危难之机,为牟取不正当利益,迫使对方作出不真实的意思表示,严重损害对方利益的,可以认定为乘人之危。根据合同法规定,乘人之危订立的合同,须是不损害国家利益时,才构成可撤销行为,否则为无效民事行为。 4、欺诈、胁迫;欺诈、胁迫的要件,前文已述。一方当事人故意告知对方虚假情况,或者故意隐瞒真实情况,诱使对方当事人作出错误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欺诈行为。以给公民及其亲友的生命健康、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或者以给法人的荣誉、名誉、财产等造成损害为要挟,迫使对方作出违背真实的意思表示的,可以认定为胁迫行为。
民事违法行为的构成主要有两条: (1)侵犯他人受到民事法律保护的权利和利益; (2)行为具有违法性,即违反民事法律的规定。民事违法行为种类多种多样,仅合同违约行为就有许多种,行为包括环境侵权等多种,一一列举半会儿列不完,这里做个大致分类,民事违法行为可以分类如下:一、民事违法行为分为违反合同行为和侵权行为两大类。 1、前者指合同当事人没有合法事由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合同义务的行为; 2、后者指合同以外的,非法侵犯他人民事权利的行为。二、民事违法行为在表现形式上可分为作为和不作为。1、违法的作为是指实施法律所禁止的行为;2、违法的不作为是指不实施法律所要求做的行为。
民事行为包括民事法律行为、准法律行为、事实行为,其中民事法律行为有效是有相应条件的,具体如下: (一)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二)意思表示真实; (三)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民事法律行为效力的有效发生,是当事人实现意思自治目的的关键。但是,民事法律行为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都能具备完全有效的条件。民事法律行为的效力可能因民事主体的民事行为能力是否健全、意思表示是否真实、是否违法及违背公序良俗等情形而受影响。因此,民事法律行为除有效外,还包括无效、可撤销、效力待定等其他效力形态。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714人已浏览
311人已浏览
518人已浏览
35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