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贷款诈骗罪是指采用虚构事实、隐瞒真相的方法诈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的行为。 客体要件 贷款诈骗罪侵犯的客体是双重客体,既侵...
如果具有完全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利用欺骗手段获取公私财物,且行为具有故意,那么可以将其定性为诈骗罪。根据诈骗所涉及的财物数额,诈骗罪将面临相应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在诈骗罪的司法实践中,重点应当搜集证明行为人虚构事实或隐瞒事实的证据。要认定一个人构成诈骗罪,需要有足够的证据来支持这一结论,而证据的充分性是至关重要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2018修正)第四十二条第2款规定,证据包括七种类型: 1. 物证,如转账记录、聊天截图、对方的作案工具等; 2. 证人证言,如有关证人的口述; 3. 被害人陈述,指受害人的如实陈述; 4. 犯罪嫌疑人、被告人供述和辩解,指犯罪嫌疑人和被告人口头表达的陈述和辩解; 5. 鉴定结论,包括法医学鉴定、司法精神病学鉴定、书法笔迹鉴定、痕迹鉴定、化学鉴定、会计鉴定、技术鉴定等; 6. 勘验、检查笔录,指与犯罪有关的场所、物品、痕迹、尸体等勘查、检验中所作的记载; 7. 视听资料,如录音、录像、电子计算机或其他高科技设备所存储的信息证明案件真实情况的资料。 如果辩护人收集了有关犯罪嫌疑人不在犯罪现场、未达到刑事责任年龄或属于依法不负刑事责任的精神病人的证据,应当及时告知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
若人民法院经法律程序判断犯罪嫌疑人存在贷款诈骗行为,则其需承担相应的刑事责任和人身自由限制。此类犯罪者通常出于非法占用财产的目的,通过虚假投资项目、伪造合同及证明文件、重复抵押等手段进行贷款欺诈活动。当涉及金额较大时,这些行为可能被认定为触犯贷款诈骗罪,犯罪嫌疑人将面临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罚,同时需支付二万元至二十万元不等的罚金。 根据《刑法》第三百一十三条,对于有能力执行法院判决、裁定但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情况,犯罪嫌疑人将面临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罚金。而情节特别严重的情况,则可能被判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以罚金。 另外,《民法典》第一百九十三条也对贷款诈骗罪作出了规定。若行为人出于非法占有目的,诈骗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较大,则将受到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的刑罚,并需支付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的罚金。具体情形包括:编造虚假理由、使用虚假经济合同、使用虚假证明文件、使用虚假产权证明作担保或超出抵押物价值重复担保以及其他诈骗手段。
下面为大家解答认定贷款诈骗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是区别罪与非罪界限的重要标准。在认定诈骗贷款罪时,不能简单地认为,只要贷款到期不能偿还,就以诈骗贷款罪论处。实际生活中、贷款不能按期偿还的情况时有发生,其原因也很复杂,如有的因为经营不善或者市场行情的变动,使营利计划无法实现不能按时偿还贷款。这种情况中,行为人虽然主观有过错,但其没有非法占有贷款的目的,故不能以本罪认定。有的是本人对自己的偿还能力估计过高,以致不能按时还贷,这种情形行为人主观上虽然具有过失,但其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不应以本罪论处。只有那些以非法占有为目的,采用欺骗的方法取得贷款的行为,才构成贷款诈骗罪。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6人已浏览
333人已浏览
281人已浏览
35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