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行政行为是具备行政主体资格的国家行政机关和经法定授权的社会组织行使国家行政权利而实施的对外产生法律效果的行为。根据《行政诉讼法》第11条的规...
不能,《行政复议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申请行政复议,行政复议机关已经依法受理的,或者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先向行政复议机关申请行政复议...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对行政复议决定不服的,除了被复议裁决的范围,行政相对人可以接着提起行政诉讼。 不过,申请行政复议后复议机关维持复议决定的,行政相对人起诉时应该将两个机关都作为被告,这点是按照行政诉讼法规定的。 另外,在知道行政复议机关对原先的决定不做改变之后,行政相对人还需要关注下诉讼时效的问题。而在这种情况下,行政相对人应该从知道复议决定之日起十五日内去申请行政复议,一旦错过诉讼时效的,将会失去胜诉权。 最后,经过行政复议处理过的行政纠纷,对复议决定不服的,法律上支持行政相对人继续提起行政诉讼解决,不过实践中根据复议情况的不同对起诉的要求也不同,所以建议是需要结合自身的具体情况确定行政诉讼的要求。
工伤过去一年多了,是还可以起诉的,但是诉讼一定是以你超过法律保护期(仲裁时效)而判决(裁定)败诉。因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2008年05月01日起施行)第二十七条第一款规定: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但是你具有工伤过去一年多时间里,有向用工单位主张自己工伤权利直接证据(对方签字的书面记录、挂号信、录音、录像)的:那么就可以得到法律支持。因为《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二十七条第二款规定:前款规定的仲裁时效,因当事人一方向对方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重新计算。
行政诉讼时效,是指当事人能够向人民法院对行政行为提起行政诉讼的有效期限,超过了这一期限,则当事人丧失了提起行政诉讼的权利。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应当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作出行政行为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因不动产提起诉讼的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二十年,其他案件自行政行为作出之日起超过五年提起诉讼的,人民法院不予受理。”因此,关于涉及不动产的行政诉讼,有两个期限,一个是6个月的一般诉讼时效,另一个是20年的最长诉讼时效。20年是一个绝对期限,超过这个期限,人民法院不再受理。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04人已浏览
284人已浏览
782人已浏览
44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