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起诉条件(1)。①原告是认为具体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②必须有明确的被告。也就是说,起诉需要明确指出实施具体行...
起诉,受理,审理(包括审理前的准备、开庭审理、合议庭评议和判决)。 审理前的准备工作主要有: 1.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五日内,将起诉状副...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审开庭前,可以增加。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 第九十七条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除依照行政诉讼法和本解释外,可以参照民事诉讼的有关规定。 《民事诉讼证据若干规定》 第34条第3款规定“当事人增加、变更诉讼请求或者提起反诉的,应当在举证期限届满前提出”
在此跟大家分享行政诉讼立案的具体流程: 一、起诉人提交立案材料立案材料包括:行政起诉状,起诉人身份证复印件,行政行为存在的证据,与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的证据,代理手续。 二、立案庭审查立案庭对起诉人提交的立案材料,依据《行政诉讼法》第49条规定审查原告是否有利害关系,是否有明确的被告,是否有具体的诉讼请求,是否属于行政案件和受诉法院管辖。 三、能够当场决定立案的,由立案庭出具案件受理通知和材料收取清单;起诉材料有欠缺或需要完善的,出具一次性告知补正通知书,要求补正。 四、不能够当场决定是否立案的,由立案庭出具材料收取清单,七日内出具立案或不立案通知。 五、通过立案审查的,法院开具诉讼费缴纳通知。 六、起诉人缴费。
我国刑事诉讼法实行立案登记制度。简单来说,人民法院应当接受公民提起的所有行政案件的起诉书。如果能当场确定是否符合立案条件,应当立即立案。如果不确定是否符合立案条件,应当接受公民的起诉书,并出具注明日期的起诉书接收函。人民法院应当在七天内作出决定。七天内仍不能判断是否符合条件的,应先立案。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21人已浏览
209人已浏览
234人已浏览
52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