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盗窃罪规定在《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多次盗窃的行为。 抢夺罪,规定在《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
1:抢夺致人重伤,如果抢夺的过程中为了夺取财务而过失的致人重伤的,根据2020年新司法解释规定应该认定为中的其他严重情节。这在刑法理论上又称...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抢夺罪与盗窃罪的区别主要是: 两罪在客观方面的表现不同,盗窃罪的客观方面是,有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而抢夺罪的客观方面则是,有公然抢夺他人财物的行为。
盗窃罪规定在《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多次盗窃的行为。 抢夺罪,规定在《刑法》第二百六十七条,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公然抢夺公私财物,数额较大或多次盗窃的刑期。谓公然夺取是指犯罪嫌疑人当着财物管理人的面,公开夺走其财物,并且这种公然夺取没有采用暴力或暴威胁,否则将构成抢劫罪。盗窃罪的客观方面是秘密窃取,即犯罪嫌疑人用自以为不会被财物控制人发觉的手段窃走财物。 抢夺罪与盗窃罪的共同之处在于,两罪的构成要件中主观方面都必须出自直接故意,并且都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两罪所侵害的客体都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抢夺罪与盗窃罪的主要区别体现为犯罪构成要件中的客观方面不同,盗窃罪的客观方面是,有秘密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而抢夺罪的客观方面则是,采取公然夺取的方式,有公然抢夺他人财物的行为。
和抢夺都是涉及财产的犯罪,目的都是非法占有公私财物。二者的区别主要在于,是使用暴力,或者是使用了胁迫的方式,比如说用语言威胁,“不交出钱我就伤害你”等,以这种形式来达到当场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是趁人不注意时实施抢占他人财物的行为。但在司法实践中,这两种犯罪的界限不容易分清,抢夺罪在一定条件下可以转化为抢劫罪。根据《》以及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抢劫、抢夺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第五条第 (5)项的规定,抢夺在一定条件下转化为抢劫,如实施抢夺行为,为窝藏赃物、抗拒抓捕或者毁灭罪证当场使用暴力或者以暴力相威胁,具备以下情形即以抢劫罪定罪处罚: (1)数额接近“数额较大”标准的; (2)入户或者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夺后在户外、交通工具外实施上述行为的; (3)使用暴力致人轻微伤以上后果的; (4)使用凶器或者以凶器相威胁的;(5)具有其他从重情节的。《意见》第十一条还专门规定了驾驶机动车、非机动车夺取他人财物的行为,具有以下情形应当以抢劫罪定罪处罚:(1)驾驶车辆,逼挤、撞击或者强行逼倒他人以排除他人反抗,趁机夺取财物的;(2)驾驶车辆强抢财物时,因被害人不放手而采取强拉硬拽方法劫取财物的;(3)行为人明知其驾驶车辆强行夺取他人财物的手段会造成他人伤亡的后果,仍然强行夺取并造成财物持有人轻伤以上后果的。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24人已浏览
186人已浏览
276人已浏览
44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