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行政诉讼胜诉后,当事人必须履行人民法院有法律效力的判决。不执行判决的,应当做好强制执行的准备。申请人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做好执行结束...
行政诉讼法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公...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行政诉讼中执行是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强制当事人履行已经生效的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或实现与履行义务相同的状态的行为。特点: (1)执行须以义务人拒绝履行法定义务为前提; (2)执行的范围只限制在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作出的判决、裁定,以及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行政决定; (3)执行须是具有执行权的人民法院采取强制措施,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 (4)人民法院对不同的被申请人所采取的执行措施也不同。根据中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拒绝履行判决、裁定的,行政机关可以向第一审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判决、裁定的,第一审人民法院可采取如下措施:对应当归还的罚款或者应“给付的,通知银行从该行政机关的帐户划拨;在规定期限内不履行的,从期满之日起,对该行政机关按日处50元至100元的罚款;向该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人事机关提出司法建议;拒不履行判决、裁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
行政诉讼中执行是人民法院依照法定程序,运用国家强制力,强制当事人履行已经生效的据以执行的法律文书所确定的义务,或实现与履行义务相同的状态的行为。特点: (1)执行须以义务人拒绝履行法定义务为前提; (2)执行的范围只限制在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作出的判决、裁定,以及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的行政决定; (3)执行须是具有执行权的人民法院采取强制措施,强制义务人履行义务。 (4)人民法院对不同的被申请人所采取的执行措施也不同。根据中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拒绝履行判决、裁定的,行政机关可以向第一审人民法院申请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行政机关拒绝履行判决、裁定的,第一审人民法院可采取如下措施:对应当归还的罚款或者应“给付的,通知银行从该行政机关的帐户划拨;在规定期限内不履行的,从期满之日起,对该行政机关按日处50元至100元的罚款;向该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或者监察、人事机关提出司法建议;拒不履行判决、裁定,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主管人员和直接责任人员的刑事责任。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具体行政行为在法定期限内不提起诉讼又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或者依法强制执行。
根据第四十一条规定,提出行政诉讼要符合必备的条件。起诉时,原告应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递交,说明起诉理由、事实和根据等。人民法院接到起诉状后,根据行政诉讼法第四十二条规定,应对起诉状进行审查,审查起诉是否符合法定条件、起诉手续是否完备、起诉状内容是否明确等,并应当在七日内,做出立案受理的决定或者不予受理的裁定。原告对裁定不服,可以提出上诉。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45人已浏览
163人已浏览
111人已浏览
29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