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定金合同的法律效力主要有: 1、定金合同自一方实际交付定金时成立,可以担保债权的实现; 2、若债务人履行义务的,定金可以退回或抵作价款; 3...
协议规定违约金有效。 符合法律规定和合同双方约定的,可视为有效。双方可以约定违约金金额或违约造成的损失赔偿金额的计算方法。约定违约金过高或者...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一、什么是定金合同?定金合同是合同当事人在订立主合同时,为了保证主合同的履行,签订从合同约定一方当事人预先支付给对方一定数额的货币,债务人履行债务后,定金应当收回或者抵作价款,给付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无权要求返还定金;收受定金的一方不履行约定的债务的,应当双倍返还定金的一种担保合同。二、定金合同需要注意什么?签订定金合同时为减少纠纷和避免不必要的经济损失的发生,主要应注意以下几方面问题:(一)严格审查主合同效力。定金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主合同无效,则定金合同无效。定金合同属于担保合同的一种,担保合同是主合同的从合同,主合同无效,担保合同无效。因此最好在签订定金合同时注意审查主合同是否有效,以保证所签订的定金从合同有效。(二)定金合同应当以书面形式签订。如果订立定金合同未采取书面形式,而是采取的口头形式,没有相应的证据予以证明,则不能确定定金合同的成立。为了避免这种现象的产生,要在交纳定金时合同双方应做出特别的书面约定,特别对违反主合同条款或补充合同条款如何处理定金做出约定。签订书面定金合同主要目的是避免定金合同纠纷发生,并且有利于纠纷发生后作为提供区分责任的依据,以有效地维护双方的合法权益。(三)定金的数额必须在合同标的额的20%以内约定。合同中对定金的具体数额的约定,由双方当事人协商确定,定金的数额约定应适宜。若约定过高,就有可能使得守约方获得的损害赔偿过分地高于其实际损失额。若约定过低,则起不到担保合同履行的作用;定金的数额由当事人约定,但不得超过主合同总额的20%.法律明确规定给付定金数额的上限,在上限以内所确定的具体数额由当事人双方协商确定,如果定金的约定数额超过了主合同标的额的20%,则超过部分应视为无效。(四)应当在合同中约定交付定金时间期限。合同当事人应在定金合同签订之日起一定期限内交付定金,交付定金的期限就是定金合同的履行期限,是定金合同的最基本条款,在约定交付定金的期限时,必须明确、具体。由于定金合同为实践合同,不仅要有当事人的合意还要以交付为要件,故定金合同应从定金给付方实际支付定金之日起生效。约定交付定金的时间期限可以防止因合同对定金交付期限约定不明确,拖延交付定金,导致纠纷发生。(五)预付款、违约金与定金不能混淆。1、预付款和定金的区别。(1)定金合同是要式合同,是一种从合同。约定预付款的合同为诺成式合同,是主合同的一部分。(2)定金的主要在于担保主合同的履行。预付款的给付构成债务的部分履行。(3)当主合同履行迟延或履行不能时,属于定金给付方违约时,无权要求返还定金,当定金收受方违约时,应双倍返还定金。此时,定金发挥着制裁违约方、补偿守约方的双重功能。在支付预付款的情况中,无论是给付方违约或者收受方违约导致解除合同的,收到预付款的一方均应将预付款退回。2、区别违约金与定金的关系。违约金与定金的主要区别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违约金则是对违约的一种补偿手段,主要是弥补或补偿因违约行为而给合同债权人所造成的损失。定金是债的一种担保方式,目的是为了确保合同债务的履行与合同债权的实现。(2)违约金不具有证明合同存在和先行给付的性质。定金则具有证明合同存在和先行给付的性质作用。(3)违约金则是在发生违约行为后交付的。定金是在履行合同前交付的。(4)违约金则不具有惩罚性定金既是履行合同的担保形式,也是对不履行合同的制裁方式,定金具有惩罚性。(5)违约金则具有补偿性。定金不具有补偿性。另外,在合同中不能将定金写成预付款、押金、违约金、留置金、担保金、保证金、订约金、押金或者订金等,而不约定定金性质的,否则起不到定金的效力。实践中还出现这样的情况,在交纳定金时,没有书面协议,而在开具的收据上却标明“订金”、“押金”、“保证金”等。对于这种情况,当事人交付留置金、担保金、保证金、订约金、押金或者订金等,但没有约定定金性质的,当事人主张定金权利的,人民法院不予支持。如果确定所交付的款项是定金性质,那么合同中应当明确“定金”二字,并明确说明在何种情况下不予返还或双倍返还等,以免因约定不明而出现纠纷。
签订口头协议,是有效的。民事法律规定,订立合同的形式有两种:第一种是口头形式,第二种则是书面形式。 以口头形式订立的协议或者合同,只要是出于双方的真实意思表示则为有效的。 当事人订立合同,有书面形式、口头形式和其他形式。 法律、行政法规规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当事人约定采用书面形式的,应当采用书面形式。
没有约定违约金还能主张吗,在未约定违约金的情况下,不能主张违约金责任。为保证合同的履行以及合同被违约后,未违约一方能得到最大的救济,合同双方当事人在缔约合同时,最好在合同中约定违约金条款,且该条款应约定得具体、明确。在我国现行的法律中,只存在约定违约金,而不存在法定违约金。因此,在合同双方当事人未约定违约金的情况下,未违约的一方无权向对方主张违约金,但是这并不影响其主张其他违约责任。例如,如果当事人一方提供的货物不符合约定,那么另一方可以根据货物的具体情况向其主张修理、更换、重作、减少价款或者报酬;如因该违约行为造成损失,还可以要求其承担赔偿损失;如双方约定了定金条款且交付了定金,那么未违约的一方还可以向违约的一方主张定金罚则。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95人已浏览
183人已浏览
216人已浏览
16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