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前一个月,自己或所在单位社保专管员向社保经办机构提交退休申请有关资料; 2、经社保经办机构对资料进行审核,符合按月领取...
所需证件: 1、有效工商营业执照及各项国地税等证照; 2、餐饮服务许可证; 3、食品卫生安全管理员证; 4、厨师等级证及人员健康证。 所需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延长工作时间的规定 所谓延长工作时间是指在企业执行的工作时间制度的基础之上的加班加点。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延长职工工作时间。 用人单位由于生产经营需要,可根据《劳动法》第41条的规定,经与工会和劳动者协商(协商是企业决定延长工作时间的程序)后可以延长工作时间,一般每日不得超过一小时; 因特殊原因需要延长工作时间的,在保障劳动者身体健康的条件下延长工作时间每日不得超过3小时,但是每月不得超过36小时。 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延长劳动者的工作时间,不受《劳动法》第41条的限制: (1)发生自然灾害、事故或者因其他原因,威胁劳动者生命健康和财产安全,需要紧急处理的; (2)生产设备、交通运输线路、公共设施发生故障,影响生产和公共利益,必须及时抢修的; (3)在法定节日和公休假日内工作不能间断,必须连续生产、运输或者营业的; (4)必须利用法定节日或公休假日的停产期间进行设备检修、保养的; (5)为了完成国防紧急任务的; (6)为了完成国家下达的其他紧急任务的。 2、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条件 企业对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职工,可以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交通、铁路、邮电、水运、航空、渔业等到行业中因工作性质特殊,需连续作业的职工;地质及资源勘探、建筑、制盐、制糖、旅游等受季节和自然条件限制的行业的部分职工;其他适合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的职工。 3、实践中常见延长工作时间的形式 未经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批准,对职工宣布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或不定时工作制;超过劳动保障行政主管部门核定范围实行综合计算工时工作制或不定时工作制;任意延长职工工作时间,且不作考勤或不作加班记录;以规章制度方式减少考勤记录,达到延长工作时间目的。
这种情况要看与公证处的公证合同是如何约定的,如果有约定,则按约定处理。如果没有约定什么情况下可以退费,建议由双方协商解决。由于公证处已经开展了工作,即使合同没有约定什么情况下可以退费,在委托方撤销公证的情况下,公证处通常不会全额退费。
(一)退休工龄工资计算方法:全部缴费年限(俗称工龄)X 3,其中满7个月不满12个月的,按1年算。 (二)退休工龄工资标准 1、工人收入标准 工人收入标准:基本工资、工龄工资、绩效工资、特优津贴等构成。 (1)基本工资:15年以下工龄2000元,15年工龄2300元,20年工龄2500元,25年工龄2800元,30年工龄3000元,40年工龄3500。 (2)工龄工资(含工龄):每年30元,随着工龄增长。工龄工资的实行这不仅是对老工人的照顾问题,更重要的是鼓励终身从事工人工作,有利于工人队伍的建设和工人队伍的稳定。 (3)工作工资:补贴按照实际按劳取酬原则;主要是鼓励工人多干活,特别是年轻工人精力充沛,他们多劳动多生产,并得到应有的报酬,不仅是心理的安慰,也是对他们的鼓励。 (4)绩效工资:月份和年奖金(取代职称工资)。这部分奖金,只能占工资的10%左右。大家推荐竞比实绩,每年评年奖金,不终身制。每个工人积极努力工作,年年有希望。主要是激励工作出成效,优质优得,不仅要激励多工作,更要激励劳动人民。 (5)特优津贴:全体工人公认的特别优秀工人,无名额限制,县市以上部门高标准考核认定,象领国务院津贴,领县市政府津贴,不终身制。 2、工人退休金标准 (1)10年的退休金是1000元 (2)20年的退休金是2000元 (3)30年的退休金是3000元 (4)工龄40年的退休金是4000元。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41人已浏览
24人已浏览
18人已浏览
3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