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一般赌博罪累犯自首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累犯,应当在上述量刑幅度内从重处罚,但是不满十八周岁的人犯罪的除外。...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对于犯罪后自首情节,综合考虑自首的动机、时间、方式、罪行轻重、如实供述罪行的程度以及悔罪表现...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刑法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自首可以从轻或减轻处罚。犯罪人自动投案,是自首成立的前提条件。自动投案是指犯罪人在犯罪之后、归案之前,主动、直接向司法机关交代自己的犯罪事实,听候处理。自动投案包括三种基本情况:一、在犯罪事实和犯罪人都没有被发现的情况下自动投案;二、在犯罪事实已被发现但不知犯罪人是谁的情况下自动投案;三、在犯罪事实和犯罪人都已经被发现而司法机关还没有采取强制措施的情况下自动投案。自动投案的行为应符合以下几种情况:一、投案行为必须是发生在犯罪人尚未归案之前。二、投案行为是犯罪分子的意志所决定的,这是自动投案是否成立的关键。三、必须是向司法机关或者个人承认自己实施了犯罪行为,这是投案自首的实质性条件。实践中,以下情况都视为投案:犯罪嫌疑人向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或者有关负责人员投案;因病、因伤或者为了减轻犯罪后果,委托他人先代为投案;先以信函、电话投案;罪行尚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有关组织或者司法机关盘问、教育后,主动交代罪行;经查实确已准备去投案或者正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捕获。以及犯罪嫌疑人并非出于主动,而是经亲友规劝、在亲友陪同下投案;或者经公安机关通知犯罪嫌疑人的亲友,或者亲友主动报案后,将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情况,也应视为自动投案。
1、自动投案自动投案是自首成立的前提条件.所谓自动投案,是指犯罪事实或者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或者虽被发觉,但犯罪嫌疑人尚未被询问,未被采取强制措施时,主动,直接向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或人民法院投案。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下列情形也应视为自动投案:(1)犯罪嫌疑人向其所在单位,城乡基层组织或者其它有关负责人员投案的;(2)犯罪嫌疑人因病,伤或者为了减轻犯罪后果,委托他人先代为投案,或者先以信电投案的;(3)罪行尚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仅因形迹可疑,被有关组织或者司法机关盘问,教育后,主动交代自己的罪行的;(4)犯罪后逃跑,在被通辑,追捕过程中,自动投案的;(5)经查实确已准备去投案,或者正在投案途中,被公安机关捕获的;(6)并非出于犯罪嫌疑人主动,而是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的;(7)公安机关通知犯罪嫌疑人的亲友,或者亲友主动投案后,将犯罪嫌疑人送去投案的,等等。嫌疑犯自愿投票后逃跑的,不能认定为自首。2、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犯罪分子自动投案之后,只有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才足以证明其悔罪服法,为司法机关追诉其所犯罪行提供客观根据,使追究犯罪刑事责任的诉讼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因此,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是自首成立的基本条件。把握自首成立的这一条件,应请注意的问题有:(1)投案人供述的必须是犯罪的事实。投案人因法律认识错误而接受违法行为或违反道德规范行为的事实,不构成自首。(2)投案人供述的必须是自己的犯罪事实,即自己实施并承担刑事责任的罪行。投案人所供述的犯罪,既可以是投案人单独实施的,也可以是与他人共同实施的;既可以是一罪,也可以是数罪。根据有关司法解释,犯有数罪的犯罪嫌疑人仅如实供述所犯数罪中部分犯罪的,只对如实供述部分的犯罪行为,认定为自首。共同犯罪中的犯罪嫌疑人,除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还应当供述所知的同案犯,主犯则应当供停所知其他同案犯的共同犯罪事实,才能认定为自首。(3)投案人必须如实供述所犯罪行,即犯罪分子应按照实际情况彻底供述所实施的罪行,根据有关司法解释,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是指犯罪嫌疑人自动投案后,如实交待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如果犯罪人在供述犯罪的过程中推诿罪责,保全自己,意图逃避制裁;大包大揽,庇护同伙,意图包揽罪责;歪曲罪质,隐瞒情节,企图蒙混过关;掩盖真相,避重就轻,试图减轻罪责;等等,均属不如实供述自己的犯罪事实,不能成立自首。另外,根据司法的说明,嫌疑犯自动投票,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后,不能自首,但在一审判决前如实供述的,必须自首。
首先,自首要成立,即符合自首的两个条件:主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主要犯罪事实(详见《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处理自首和立功若干具体问题的意见》等三个司法解释)。 其次,自首是“可以”而不是“应当”从轻、减轻或免除处罚的法定情节,不一定从轻、减轻处罚。 最后,自2010年10月1日起,全国实行《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分三个步骤量刑:确定起点刑、基准刑、宣告刑。 由于杀人(不知是过失还是故意,暂依故意)是重罪,如果起点刑是无期或死刑,则不适用《人民法院量刑指导意见》。 如果起点刑不是无期或死刑,则根据12种情形:未成年、聋哑人、未遂等,以及自首、是否全部赔偿被害人及是否取得被害人谅解等情节,确定基准刑;然后确定宣告刑。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45人已浏览
263人已浏览
249人已浏览
14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