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经济纠纷,又称经济争议,是指平等主体之间发生的,以经济权利义务为内容的社会纠纷。经济案件的处理主要有仲裁和诉讼两种方式。仲裁是指双方当事人在...
订立合同后发生经济纠纷的,可以由当事人进行协商,能达成一致意见的,制作和解协议,按照所约定内容处理;不能协商的,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调解不成...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经济合同发生纠纷后,双方可友好协商解决,协商不成,需要向法院起诉。向法院起诉具体可做如下处理: 1、首先收集好相关的证据,如合同、收付款凭证、履行合同或对方违反合同的证据等,以便起诉时证明自已的诉讼主张。 2、写好、准备好证据材料,向有管辖权的立案受理。在这期间如果情况需要可以申请财产保全,又分为诉前保全或诉中保全,以保障判决后债权可以得到履行。 3、法院受理后,等待法院送达、排期开庭。 4、后,等待一审判决结果。若对判决不服,可在收到判决15日内向上一级人民法院上诉。
合同纠纷,是指因合同的生效、解释、履行、变更、终止等行为而引起的合同当事人的所有争议。合同纠纷的内容主要表现在争议主体对于导致合同法律关系产生、变更与消灭的法律事实以及法律关系的内容有着不同的观点与看法。 合同纠纷的处理方式有以下几种: 1协商。合同当事人在友好的基础上,通过相互协商解决纠纷,这是最佳的方式。 2调解。合同当事人如果不能协商一致,可以要求有关机构调解,如,一方或双方是国有企业的,可以要求上级机关进行调解。上级机关应在平等的基础上分清是非进行调解,而不能进行行政干预。当事人还可以要求合同管理机关、仲裁机构、法庭等进行调解。 3仲裁。合同当事人协商不成,不愿调解的,可根据合同中规定的仲裁条款或双方在纠纷发生后达成的仲裁协议向仲裁机构申请仲裁。 4诉讼。如果合同中没有订立仲裁条款,事后也没有达成仲裁协议,合同当事人可以将合同纠纷起诉到法院,寻求司法帮助。除了上述一般特点之外,有些合同还具有其自愿的特点,如涉外合同纠纷,解决时可能会援引外国法律、而非中国相关的合同方面的法律。 综上,经济合同纠纷的处理途径有:协商、调解、仲裁和诉讼。
经济合同纠纷涉嫌犯罪的,当事人可以向公安机关等相关部门报案,要求追究其刑事责任。并且当事人可以在刑事案件中要求退赔,或者提出附带民事诉讼,要求赔偿损失。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29人已浏览
168人已浏览
142人已浏览
45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