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法律意见】这属于单方交通事故。驾驶员的行为属于事故后逃逸。另外,酒驾已经入刑,如果有证据证明驾驶员属于酒驾。可能要承担刑事责任。驾驶员不但要承担交通设施的赔偿,另外还要被罚款、记分、拘留。严重的可能会被拘役。【法律依据】《道路交通安全法》第九十一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暂扣6个月机动车驾驶证,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因饮酒后驾驶机动车被处罚,再次饮酒后驾驶机动车的,处10日以下拘留,并处1000元以上2000元以下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饮酒后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处15日拘留,并处5000元罚款,吊销机动车驾驶证,5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约束至酒醒,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依法追究刑事责任;10年内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后,不得驾驶营运机动车。饮酒后或者醉酒驾驶机动车发生重大交通事故,终生不得重新取得机动车驾驶证。
酒驾一律入刑”并非完整意义上的《刑法修正案(八)》的诠释,而最高人民法院制定《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二)》(试行)也不是对《刑法修正案(八)》的否定,而是在经历了实践检验后,正如有专家指出的那样,对醉驾量刑的细化和规范,是根据现实情况和既往案例做出的科学修正,有着一定的现实价值和积极意义,也是法制人性化的一种体现。
还没有入刑,但是以后可能会。讨论毒驾入刑常被用来作为参照的是酒驾入刑。一是由于酒驾和毒驾在行为表现上具有很强的相似性,都是行为人知道能力、判断能力下降,正常行为能力部分乃至悉数损失。二是酒驾和毒驾都可能导致风险驾驭行为,进而损害公共交通安全。事实上,毒驾肇祸的可能性和损害性要大于酒驾。但是,在酒驾现已入刑的当时,对于毒驾的处理依然首要按照治安管理和道路交通安全的有关法令法规,震撼效果明显不行。 在这样的情况下,从“举轻以明重”的视点来看,经过刑事法令标准来惩治毒驾行为,更是法令完善的题中应有之义。当然,如同酒驾入刑相同,毒驾入刑也要考虑技能上的可行性,其间关键因素是毒品快速检测技能,如果不能在第一时间固定毒驾依据,那么即使规则毒驾入刑,其真实落实的可能性也不大。不过,从近些年来的新闻报道来看,相关的技能现已逐步完善,不少城市的法律部分已在实践中选用相关技能。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