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如果行贿人没有被立案或者行贿案已结案,那其作为证人作笔录时应当是询问笔录; 如果行贿人已经被立案侦查且尚未结案,即使作为证人对其作笔录,也应...
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行为。行贿罪具有如下构成特征:1.行贿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工作人员公务行为的廉洁性。2....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不是绝对的不能。要根据招标文件规定来看的。有的招标文件没规定必须提供无行贿证明的就可以投,另外一般要求提供无行贿证明的也是有个时间范围的,例如近两年、近三年无行贿,不会说有污点一辈子都被限制的。
如行贿人已出庭作证,且其的证言与侦查期间所做的证人证言基本一致的话,那么关于受贿后资金的流向问题并非受贿罪成立的关键性问题,一般可以定罪。
司法实践中,行贿罪与受贿罪并存,也有不少如第一个案例中只成立受贿罪而没有行贿罪的情况。因被勒索给予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没有获取不正当利益的,不构成行贿罪,但勒索财物的国家工作人员构成受贿罪。被勒索人没有获取不正当利益,则被勒索一方不构成行贿罪,就会出现只有受贿罪而没有行贿罪的情况。 因为:第一、被勒索一方没有侵犯行贿罪的客体职务的不可收买性。行为人并不是为了获取不正当利益或主动地收买国家公职的公正性与廉洁性,也并不是在进行一场权与利的肮脏交易;第二、被勒索一方在客观方面不具有危害社会的行为,他所获得的利益是法律允许的;第三、被勒索一方不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主观意图。所以,如果被勒索财物一方没有获得不正当利益,就不符合行贿罪的构成要件,当然也就不成立行贿罪,故刑法第389条第3款对此作了特别规定。 被索贿型行贿罪的特殊性在于行贿人开始并无向国家工作人员行贿的故意,但在国家工作人员索取后,其的确给予了国家工作人员财物。在此种情况下,判断其是否构成行贿罪,应首先判断其是否具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故意,且获得了不正当利益。在索贿型行贿罪中,存在以下四种情况: 第一种情况,有谋取正当利益的故意,且谋取到正当利益; 第二种情况,有谋取正当利益的故意,但未谋取到正当利益; 第三种情况,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故意,但未谋取到不正当利益; 第四种情况,有谋取不正当利益的故意,且谋取到不正当利益。 根据《刑法》第三百八十九条的规定,行贿罪是指为谋取不正当利益,给国家工作人员以财物的行为。因此第一、二种情况中,行贿人的主观目的为谋取正当利益的,无论该正当利益有没有谋取到,均不构成行贿罪。第三、四种情况要注意索贿型行贿与主动行贿的区别,若是主动行贿,则有没有获取不正当利益在所不问,均构成行贿罪;但若是索贿型行贿,只有被索贿的行贿人的确获得不正当利益,才构成行贿罪。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27人已浏览
147人已浏览
440人已浏览
39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