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根据《刑法》第三十七条,免于刑事处罚。是人民法院认定某种行为构成犯罪,因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刑罚的,判决免予刑罚的一种处罚,是有罪而免罚,...
我国《拘留所条例》规定,第十九条拘留所发现被拘留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不适于行政拘留的疾病应当建议拘留决定机关作出停止执行拘留的决定: (一)...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用人单位的名称、住所和法定代表人或者主要负责人 2.劳动者的姓名、住址和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身份证件的号码 3.劳动合同期限 4.工作内容和工作地点 5.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 6.劳动报酬 7.社会保险 8.劳动保护、劳动条件和职业危害防护 9.法律、法规规定应当纳入劳动合同的其他事项
比如某些政治人物有豁免权等。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不满14岁,是不需要负任何的刑事责任的。这个不是法律漏洞,而是法律的明文规定。 不满14岁的未成年人,一般来说不具备完全的是非判断能力,因此,很多事情就算是自行作出或者依靠自己的判断做出。如果因为一次的错误,反而要受到刑罚,这样可能葬送掉了一个少年的青春。 另外,从社会伦理来讲刑事诉讼法免于刑事处罚,一般来说,14岁的少年,还算是没有发育完全的人,在这个年龄段,很多时候会以偏概全、一概而论,这样的年纪即使是“故意”做出某种行为,应该说并不是他们“自行判断”而得出的行为结果,他们往往不懂得后果的严重性和危害性。
免于刑事处罚是指对于犯罪情节轻微,不需要判处处罚的犯罪分子的一种处理方式。如果案后能够主动到公安机关如实供述了自己的罪行,那么系;如果能够真诚悔罪,通过向被害人赔礼道歉,赔偿损失,获得其谅解,并且由被害人自愿达成和解协议。可能会综合被告人犯罪行为、情节,犯罪后果及悔罪表现,酌情予以较大幅度从轻处罚,做出免予刑事处罚的判决决定。法院针对特殊情形,结合现实法律背景做出有利于社会效果的判决,是司法活动对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兼顾。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34人已浏览
188人已浏览
410人已浏览
159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