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根据精神损害客体的不同,学术界对精神损害分为以下几类: (1)故意施加的精神损害与过失所至的精神损害。 根据人的主观过错不同,将精神损害分为...
第十条精神损害赔偿制度中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 (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故意施加的精神损害与过失所至的精神损害。 2、因侵权所产生的精神损害与因违约所产生的精神损害。 3、直接的精神损害和间接的精神损害。 4、侵害财产权所产生精神损害与侵害人身权所产生精神损害。 5、一般程度的精神损害与严重的精神损害。
精神损害费,是指民事主体因人身权利受到不法侵害,使其人格利益和身份利益受到损害或遭受精神痛苦,要求侵权人以财产赔偿的方式进行赔偿的民事法律制度。 精神损害赔偿的上限:严重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数额分为5万元、4万元、3万元、2万元和1万元五个等级;一般性精神损害,抚慰金的赔偿数额分为8000元、6000元、4000元和2021元四个等级。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第十条,精神损害的赔偿数额根据以下因素确定: (一)侵权人的过错程度,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二)侵害的手段、场合、行为方式等具体情节; (三)侵权行为所造成的后果; (四)侵权人的获利情况; (五)侵权人承担责任的经济能力; (六)受诉法院所在地平均生活水平。 法律、行政法规对残疾赔偿金、死亡赔偿金等有明确规定的,适用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
不可赔偿性精神损害主要有以下几类: 1.法律事实以外的原因导致的精神损害。例如自然灾难、失恋(违反婚约除外)、特别偏好的价值(如为崇拜的偶像跳楼自杀而悲痛)等。 2.损害主体非当事人且与当事人无特定的法律关系。如目睹血淋淋的凶杀或交通事故现场所致精神损害。 3.较低层次的精神不快或不适。由于社会发展水平及法治程度不高及其他各因素,这些精神损害不能或不可能得到法律救济。如就餐时服务态度不好或饭菜久待不至。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法制的健全这个范围将逐步缩小。 4.不具备精神损害赔偿构成要件的法律事实造成的精神损害。精神损害赔偿种类例如,侵权所致的精神损害赔偿要件一般为:侵权行为、严重的精神损害、侵权行为与损害之间的因果关系及加害人的主观过错,缺其一则不具有可赔偿性。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99人已浏览
132人已浏览
267人已浏览
18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