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债务人不按期还债,合同有约定的,按照约定承担违约责任,该支付违约金的支付违约金,该支付利息的支付利息双方当事人无约定的,也可以依法要求支付逾...
债务人不按期还债,债权人可以向法院起诉要求还款。要求承担违约责任的,存在以下两种情况:债权人与债务人之间有约定的,按照约定处理;双方当事人无...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民法通则》135条规定,普通诉讼时效为2年。如甲向乙借款一万元,约定6个月归还,如甲到期不还,乙必须在2年内向甲要求归还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否则,超过2年,即普通诉讼时效届满,乙方要求返还借款的请求,人民法院不予保护。因此,持书面借据并约定还款期限的,债务人如到期不还,债权人必须在2年内向债务人要求归还,或者向人民法院起诉。但只要债权人不断主张权利,就不断增加时效,法律立法本意是保护债权人的利益。如果债务人以各种理由拖延还款,建议尽快委托专业律师,准备好证据材料起诉,避免过了诉讼时效丧失胜诉权。
债务人没按时还债的处理方式有: 1、自行协商解决; 2、由第三方调解; 3、向人民法院起诉; 4、债权人请求债属务人给付金钱、有价证券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基层人民法院申请支付令; 5、要求债务人提供担保。根据2021年1月1日起施行生效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六百七十六条规定,借款人未按照约定的期限返还借款的,应当按照约定或者国家有关规定支付逾期利息。
(一)注意催讨 有句俗话叫“有借有还,再借不难”,然而,在现实生活中,还仍然存在着不讲信用的人,他们有的到期不还,有的借整还零等等。因此,凡借出的款项已经超过双方约定期限,但借款仍未归还的,出借人就要考虑催讨,提醒借款人,催告其在合理的期限内返还借款。 (二)及时起诉 借贷双方权利受侵害的,被侵害者应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之日算起的二年内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超过二年的诉讼时效,人民法院就会不予受理,出借人的债权就失去了法律保护。 为了防止超过诉讼时效,出借人可以在诉讼时效届满前让借款人写出还款计划,从而使诉讼时效中断。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新的诉讼时效就可以从中断之日起重新计算,这样,出借人不仅拥有了起诉权,而且可以继续拥有胜诉权,从而有利于保护出借人的合法权益。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26人已浏览
121人已浏览
136人已浏览
154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