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在签订、履行合同过程中,骗取对方当事人财物,数额较大的,处3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
为了营利而生产假药,将假销售给受害人,骗取受害人的钱财,确有以假充真的诈骗行为存在。诈骗行为是作为一种销售方式而存在的。而这种以假充真的诈骗...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二、根据《刑法》第一百五十一条和第一百五十二条的规定,利用经济合同诈骗他人财物数额较大的,构成诈骗罪。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的,诈骗数额应当以行为人实际骗取的数额认定,合同标的数额可以作为量刑情节予以考虑。行为人具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应认定其行为属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利用经济合同进行诈骗: (二)合同签订后携带对方当事人交付的货物、货款、预付款或者定金、保证金等担保合同履行的财产逃跑的; 2001年 4月 8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关于经济犯罪案件追诉标准的规定》规定,合同诈骗的,个人诈骗公私财物数额在 5千元至 2万元以上的,应予追诉
1、犯本罪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 2、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诈骗犯罪是行为人隐瞒真相或者虚构事实,以此骗取了对方的信任之后,诱导对方“心甘情愿”的交出自己财物的行为。实践中,就具体的犯罪情节不同,可以将诈骗犯罪区分为信用卡诈骗罪、贷款诈骗罪、合同诈骗罪等等,而诈骗罪只能说是其中兜底的罪名。也就是在无法认定成立特殊诈骗犯罪的时候,同时满足了一般诈骗罪的入罪条件和标准的,则可以以诈骗罪论处。
本罪与一般合同纠纷的界限,合同纠纷与合同诈骗罪有许多相似之处: 第一,两者都产生于民事交往过程中,并且都以合同形式出现 第二,在履行合同的过程中,对合同所规定的义务都不履行或不完全履行 第三,合同诈骗在客观上表现为虚构事实或者隐瞒事实真相,合同纠纷中的当事人有时也伴有欺骗行为 第四,两者都是非法占有特定物。行为人主观上有无非法占有他人财物的目的,是区别两者的关键。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887人已浏览
372人已浏览
127人已浏览
83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