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故意杀人未遂,是指故意的非法剥夺他人生命的行为,由于行为人的意志以外的原因而未得逞。故意杀人未遂仍按故意杀人追究犯罪嫌疑人的刑事责任,比照既...
被别人无故杀害未死,如果当时已经报案,20年后还能追究犯罪嫌疑人刑事责任。《刑事诉讼法》第八十八条规定:在人民检察院、公安机关、国家安全机关...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故意杀人的,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犯罪已经开始实施,因犯罪分子意志以外的原因失败的是犯罪未遂。对未遂犯,可比照既遂犯从轻或减轻处罚。
杀人未遂分类: 1、对象不能犯:比如谋杀未成,叫故意杀人未遂,属于对象不能犯的未遂;不影响定罪,只影响量刑。 2、手段不能犯:包括使用的工具不能达到致死的效果,属于故意杀人未遂;不影响定罪,只影响量刑。 3、客观不能犯:就是客观方面让人达不到致死的效果,属于故意杀人未遂;不影响定罪,只影响量刑。 4、主观认识错误:因自己的判断出现了错误,也属于故意杀人未遂;不影响定罪,只影响量刑。 5、能犯的未遂,有实际可能达到既遂的未遂,有既遂的可能,但因为意志以外原因没有既遂,是能犯的未遂。
依然会追究受害人亲属故意杀人罪的刑事责任。死刑犯在未被依法执行死刑前应具有生命权。生命权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权利,是享有其他权利的基础,并且生命权生而平等,不因种族、民族、性别、身份等而有所差别,在未被法律剥夺之前,均应平等地受法律保护,死刑犯这一身份决不能构成生命的等级、轻重。死刑犯之死,是为其罪,不是受害人泄私愤的对象,所以只要法律还没有最终判处并执行死刑,罪犯就有生存的权利,这是法律精神本质的体现。保障罪犯的生命健康权不仅是法律的要求,也是人道主义的要求。“人道就是人为中心,人为本体,首先是人,其次还是人,最后还是人。”罪犯首先是一个人,因此我们就必须给其人道性的待遇,哪怕他是十恶不赦的死刑犯。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360人已浏览
349人已浏览
165人已浏览
57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