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借款一般是民事纠纷,但也可以构成诈骗罪。 区分行为人“借款不还”的性质,应充分考虑行为人借钱时的主观故意、有无偿还能力以及对所借款项的使用情...
如果借款人贷款的时候用了欺骗的方式,然后又欠钱不还,可能会存在诈骗嫌疑,如果只是欠钱不还,是不会构成犯罪的,应当属于民事纠纷,需要自己去上诉...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贷款诈骗罪的主体必须是,任何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单位不能成为本罪的主体。理由如下:我国刑法主要基于自然人的行为来制定的,刑法中的任何罪都适用于自然人,单位犯罪只是刑法中的“例外”主体,有“主体以自然人为原则,以单位为例外”的意味。单位犯罪的刑事责任具有局限性,单位不可能成为一切犯罪的主体,不可能对一切犯罪承担刑事责任,只有当刑法规定了单位可以成为某种犯罪的主体时,才可能将单位认定为犯罪主体。单位犯罪的法定性才使单位成为犯罪主体,而我国刑法对诈骗罪的规定,未将单位列为此罪的主体,故诈骗罪的主体不能是单位,当然只有自然人了。
贷款改变用途致不能还款的,一般不构成贷款诈骗罪。因为构成贷款诈骗罪,需要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且该目的产生于犯罪之前,单纯还不上钱的,不构成贷款诈骗罪。
一般情况下网贷不还不会构成诈骗罪,但是如果贷款者是以非法占有为目进行贷款,并且从一开始就不会想要还贷的话,就有可能会构成诈骗罪。 借款人由于某种原因,长期拖欠不还的,或者编造谎言或隐瞒真相而骗取款物,到期不能偿还的,只要没有非法占有的目的,也没有挥霍一空,不赖账,不再弄虚作假骗人,确实打算偿还的; 还有些打借条之后伪造还款收条的,诈称已经还款的,仍属借贷纠纷,不构成诈骗。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7人已浏览
798人已浏览
127人已浏览
1,21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