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应纳税所得额是指纳税人在一定期限内取得的所有应纳税所得额的余额,是计算企业所得税所得额的计税依据。企业应纳税所得额有两种计算方法:1。直接法...
应纳税所得额是企业所得税的计税依据,按照企业所得税法的规定,应纳税所得额为企业每一个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 (一)居民个人的综合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额减除费用六万元以及专项扣除、专项附加扣除和依法确定的其他扣除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二)非居民个人的工资、薪金所得,以每月收入额减除费用五千元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劳务报酬所得、稿酬所得、特许权使用费所得,以每次收入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三)经营所得,以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成本、费用以及损失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四)财产租赁所得,每次收入不超过四千元的,减除费用八百元;四千元以上的,减除百分之二十的费用,其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1、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责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论款项是否收付,均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不属于当期的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入,均不作为当期的收入和费用。 2、直接法:企业每一纳税年度的收入总额减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及允许弥补的以前年度亏损后的余额为应纳税所得额 3、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年度亏损; 4、间接法:在会计利润总额的基础上加或减按照税法规定调整的项目金额后,即为应纳税所得额。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 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企业的财务会计处理和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应予以调整的金额;二是企业按税法规定准予扣除的税收金额。
企业应纳税所得额的计算以权利发生制为原则,属于当期收入和费用,无论是否支付款项,都不属于当期收入和费用的当期收入和费用,即使款项已经在当期收入,也不属于当期收入和费用。直接法:企业各纳税年度收入总额扣除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允许补充的以前年度损失后的馀额为应纳税收入额。公式为:应纳税收入额=收入总额-不征税收入-免税收入-各项扣除-以前的年度损失间接法:根据会计利润总额加减税法规定调整的项目金额后,即应纳税收入额。公式为:应纳税所得额=会计利润总额±纳税调整项目金额,税收调整项目金额包括企业财务会计处理与税收规定不一致的应调整金额,二是企业按税法规定扣除的税收金额。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219人已浏览
731人已浏览
297人已浏览
30,40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