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的标准流程是立案、开庭、判决。不过,中大部分的工作是在立案前完成的。这就是离婚诉讼需要有一个规划的原因。如在立案前需要判断什么时候提起立案,...
提起离婚诉讼至离婚判决生效,要经历三个必经阶段。1、第一阶段:起诉阶段这一阶段包括以下三个程序:(1)原告向人民法院递交起诉书、副本及相关的...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写民事诉状。 2、到住所地所在基层法院(区或县法院)起诉,在立案庭办理立案手续。 3、立案的时候递交民事诉状2份、结婚证、夫妻两人的身份证。 4、立案庭审查后,缴费。 5、将缴费票据与材料交给法院立案庭。
一、起诉。离婚案件的起诉,是指婚姻关系的一方向人民法院提出依法解除与对方婚姻关系的请求。起诉一方当事人就是原告,被诉的一方当事人就是被告,诉讼开始后,当事人依法享有诉讼权利,需要承担诉讼义务。 二、审理。审理,是人民法院接到起诉后,开始诉讼程序,到做出判决前所作的一切调查工作的总和。依照我国民事诉讼法的规定,审理分为审理前的准备、调解、开庭审理三个阶段: 1、审理前的准备。 2、调解。 3、开庭审理。 三、判决。根据庭审情况,应当再进行调解,调解不成后,即行宣判。人民法院宣判一律公开进行。当庭宣判的,应当十日内进行送达判决书;定期宣判的,宣判后即发判决书。
1、审理前的准备。人民法院在收到离婚诉讼后,经审查,符合立案条件的,应当在7日内立案,并在立案后的5日内将诉讼状副本送达给被告,被告在收到诉讼状副本的15日内应提出答辩状;审判人员审阅诉讼材料,进行调查研究,收集证据;人民法院应当更换不符合起诉或应诉条件的当事人,通知符合条件的当事人参加诉讼;根据当事人诉讼请求依法进行诉讼保全或先行给付。 2、调解。人民法院受理离婚案后,首先应对当事人进行调解,使当事人消除分歧,互相谅解,从而达成离婚或和好的协议。达成和好协议的,人民法院将协议记录存卷,一般不发给调解书;达成离婚协议的,人民法院应制作调解书,由审判人员、书记员署名,并加盖人民法院印章。调解书具有与判决书同等的法律效力。 3、开庭审理。人民法院调解不成的,即进行开庭审理。在开庭三日前通知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加人开庭日期。开庭审理前,由书记员查明当事人和其他诉讼参加人是否到庭,宣布法庭纪律。审判员核对当事人,宣布案由,宣布审判人员是否回避;之后,开始法庭调查,询问当事人和当事人陈述;告知当事人的权利和义务,询问证人,宣读未到庭的证人证言;询问鉴定人,宣读鉴定结论;出示书证、物证和视听资料;宣读勘验笔录。尔后,开始法庭辩论,原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被告及其诉讼代理人发言,双方互相辩论。综上所述,离婚案的当事人虽然都希望法院能够在受理后马上就能够开庭并给当事人判决,但是毕竟社会上的案件太多而法院每天处理的案件有限而必须要给他们一定的时间去安排和处理相关的案件,在安排好后会及时告诉当事人参与到开庭和审理过程中。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27人已浏览
230人已浏览
145人已浏览
192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