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行政机关为被告。 复议案件后,复议机关决定维持原行政行为的,作出原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和复议机...
1.可以撤诉 2.《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行政诉讼撤诉若干问题的规定》 第二条被告改变被诉具体行政行为,原告申请撤诉,符合下列条件的,人民法院应当...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行政诉讼中的被告应当是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和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依照本法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你这种情况是要经过检察院审理的。法律规定检察院受理民事行政诉讼监督案件类型分为三类:一是裁判结果监督;二是执行活动监督;三是审判程序违法监督。当事人申请民事行政诉讼监督的案件首先得属于检察院的管辖范围。目前,裁判结果监督类案件与执行活动监督案,通常有裁判或裁定等有形文书为载体,审判程序违法类监督案则多是诉讼中的行为,通常需要申请者自证行为的发生。
以下就是行政诉讼二审追加被告的相关回答。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第17条中规定:人民法院在第一审程序中,征得原告的同意后,可以依职权追加或者变更被告。根据该条的规定,对原告起诉中漏列的被告,人民法院在征得原告同意后,可以依职权追加为被告;原告不同意追加的,法院不得追加为被告。但因未追加为被告的行政机关与该案件的被诉具体行政行为有利害关系,根据行政诉讼法第二十七条的规定,该行政机关可以申请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或者由人民法院通知其作为第三人参加诉讼。(编者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23条第1款规定:原告所起诉的被告不适格,人民法院应当告知原告变更被告;原告不同意变更的,裁定驳回起诉。该条的规定与《意见》第17条的规定仅仅是文字表述不同,没有实质意义上的区别。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5人已浏览
186人已浏览
157人已浏览
14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