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是执政党赖以存在和发展的根本。党的基层组织作为党联系群众的纽带和桥梁,是团结带领党员群众完成各项任务的可靠保证,是人民群众了解党、认识党的窗口,是党执政的力量源泉和根本依托。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事关党执政基础的巩固、执政地位的加强和执政兴国伟大使命的完成。作为身处基层一线的县委书记,结合中央提出的基层组织建设年活动,从巩固党在基层执政基础的角度,浅谈一下对基层党组织建设工作的几点想法。
1、加强理想信念教育,不断巩固党在基层执政的思想基础。思想建设是党的根本建设,我们党的先进性首先体现在思想理论上的先进性。在经济成分多样化、社会生活多样化、社会组织形式多样化的今天,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也随之多样化。一些腐朽的、落后的、消极的的思想观念也相伴而生。在基层特别是广大农村,各种黄、赌、毒丑恶现象,各种亲西方的思潮,各种宗教流派也包括一些邪教组织开始有了“市场”,在群众甚至是一些党员干部中,理想信念缺失,宗旨观念淡薄,不信马列信神灵,不讲正气讲私利,不图实干图享受,有的党员把自己混同于一般群众,有的甚至起负面作用,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和向心力、时代性和先进性受到了影响和削弱,长此以往必然危及执政党的思想根基。人是有思想的高级动物,思想的阵地,你共产主义不去占领,资本主义甚至“法轮功”就会趁虚而入,决定这支队伍是进步的还是落后的,关键就看是谁占领思想阵地。“思想建党”始终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和鲜明特色。党员作为党肌体的“细胞”,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首先要抓党员,首要是抓思想。要切实加大对党员、积极分子和群众的理想信念教育,重点是加强他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深入学习,使他们真正保持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仰,真学马克思主义,真懂马克思主义,真信马克思主义,真用马克思主义,准确掌握马克思主义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思想精髓,熟练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想问题办事情,把马克思主义具体化、本地化、实践化;真正保持对社会主义、共产主义的坚定信念,充分认识社会主义的优越性,更坚实地走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更清醒地面对所面临的社会矛盾问题,更自觉地加强自身建设,在社会政治方面有远大的目标,在党性修养方面有严格的锻炼,在道德品格方面有崇高的追求;真正保持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坚定信心,充分认识现阶段的发展道路、发展阶段、根本任务、发展动力,不犹疑,不徘徊,不怕困难,迎接挑战,争创一流业绩,致力于推动民族复兴。同时还要大力强化对他们进行科学发展观和政绩观教育,强化宗旨教育和群众路线教育,强化党风廉政教育,始终保持共产党员人的先进本色。搞好这些教育,要特别注意方式方法,特别注重让党员干部消化理解,要通俗易懂,深入浅出,生动有趣,灵活简便,循序渐进,可以通过创造优秀的
影视作品、播放公益宣传广告、理想信念教育进课堂、开展集中学教活动、在身边树立正反典型等形式,让党员群众入心入脑,做到真信真用。
2、抓好支部(总支)建设,不断巩固党在基层执政的组织基础。基层党支部是执政党最广泛最前沿的战斗保垒,担负着联系群众、宣传群众、组织群众、团结群众,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的重要责任,党支部的状况和战斗力如何,直接关系着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党的先进性建设。老百姓常说“给钱给物不如给个好支部”,一语道出了支部的重要性。农业县份抓支部建设,大头是抓农村的党总支,重点应该是实行“三治”。一是治书记之庸。书记强则支部强。书记是党支部的核心,有了吴仁宝,华西村才成为中国社会主义不倒的红旗。现在有很多农村的党总支书记,要么看摊守业,要么当和尚撞钟,有的完全是计划经济时期的头脑,有的一干几十年占位不干事,有的只有初中和小学文化甚至接近文盲,呈现出年龄老化、素质老化、结构老化的“三老”现象。应本着“调优、配强、激活、用足”的原则,把不行的淘汰下去,把象样的培养起来,把优秀的重点使用,通过公开选拔、社会选聘、机关下派、异地任职等方式为村党总支书记队伍充实新鲜血液,重点用有产业、有专长、有高
学历、有大实力的能人,把村党组织书记岗位建设成为使用能人、培养能人、提拔能人的实践舞台。真正干的好的,贡献大的,除了给保险、办事业编、提乡镇副职外,还可以当党政正职甚至更高职位,加速队伍的流动性,提高岗位的吸引力,让更多有才有能的人当村党总支书记。要培育充足的第二梯队,特别是要培养好大学生志愿者队伍,让他们成为优秀的接班人。二是治党员之懒。当前,绝大多数党员从内心深处是愿意服务的,但是不知道怎样服务,甚至不好意思主动服务,表现为思想上懒得去想,行动上懒得去做,组织上让干啥就干啥,推一推动一动。造成这种现象的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党员发挥作用的渠道不宽泛,形式不灵活,缺少针对性的、约束性的组织引导。实践来看,让党员亮身份、给党员交任务、让党员做
承诺、给党员定责任是个行之有效的办法。通过亮身份,强化党员的“党员意识”,让党员知道我应该服务,实现“自我促动”服务;通过交任务,确定党员的服务对象和工作重点,让党员知道我为谁服务,实现“当事人促动”服务;通过做承诺,把服务的内容公示于众,接受群众监督,让党员知道我服务什么,实现“群众促动”服务;通过定责任,强化对党员的约束和监管,让党员知道我必须得服务,实现“组织促动”服务。建立这样一个较为完整的链条,引导党员开展形式多样的岗位服务、专长服务和爱心服务,畅通了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的渠道,促进了党员作用发挥,特别是在窗口服务部门、执法执纪部门和人才比较集中的科教农技部门,效果很是明显,真正使党员动起来了,活起来了,干起来了。三是治支部之弱。当前,由于企业关停并转、单位改革调整、“两新”组织迅速发展等因素,有的支部场所丧失、党员流失成为“空壳”支部,有的支部建而不用、有名无实成为“摆设”支部,有的支部臃肿庞杂、运转失灵成为“瘫子”支部,有的支部处处落后、软弱焕散成为“尾巴”支部,如此种种严重削弱党组织的战斗力,急需重拳整治。治理这些弱势支部,除了用好支部书记和配好支部班子这一关键因素之外,还要集中党建资源重点治理,采取县领导包、强力部门帮、先进支部带、优秀干部联等“四位一体”方式定点定向抓支部整建,通过这种方式我县排名最靠后的20个支部在二年时间内得到了转化,呈现出争当先进、赶超先进的热潮。此外还要探讨党组织设置的形式,视情况该合并的合并,该撤销的撤销的,采取村村合建、村企联建、村居合并等方式优化资源配置,使支部由弱变强。
3、处理好“两大关系”,不断巩固党在基层执政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一个政党的执政基础最重要、最根本的就是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提高党的社会影响力的基本途径,是新时期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任务。从基层来看,巩固阶级基础、扩大群众基础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处理好两个关系。一个是处理好组织与党员的关系。党组织是“肌体”,党员是“细胞”,强壮的肌体孕育健康的细胞,健康的细胞促进肌体的强壮。然而在部分地区部分党员中,党组织对党员的吸引力和感召力在下降,党员与党组织的亲密度在降低,对党组织的依存度在降低。面对这一实际,党组织和党员都要反躬自省,靠加强和改进工作方式方法扬长避短相辅相成。党组织作为党员之家,要变组织本位为党员本位,对党员实施人本关爱,帮党员所需,解党员之难,增强党员对党组织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要把对党员的责、权、利与绩、奖、罚结合起来,用信念来召唤,用事业来引领,创造条件让他们成长,搭建平台让他们实践,激发党员的责任感和使命感。针对流动党员增多的实际,开展“组织找党员、党员找组织”活动,让流动党员身有所栖,心有所依,始终保持与党组织的紧密联系。党员作为先进文化、先进生产力和最广大人民利益的代表,要加强对党员的党性锤炼,在政治立场上坚定,在大是大非面前清醒,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一心跟党走;要育用结合,努力让党员多学习武装自己,多实践锻炼自己,多为民服务践行宗旨,多为党分忧体现价值;要引导党员做好份内的事,关心身边的事,做爱岗敬业为民务实的表率。另一个是处理好干部与群众的关系。干群关系是鱼水关系也是舟水关系。有一句话说的好,群众在干部的心中有多重,干部在群众中的心中就有多重。处理好干群关系的基点在干部,在基层就是要把“万事民为先”和“群众利益无小事”作为干部的行事准则,考察干部、选用干部、评价干部看公论、看民意,群众不赞同、不拥护的干部坚决不用,让干部在乎群众、敬畏群众,只有这样,才能心里想着群众,做事为了群众。可以多开展群众观点教育,多开展一些干群联谊活动,多开展下基层转作风活动,密切干部与群众的关系。同时,也要多关心重视基层干部,基层干部工作辛苦,条件艰苦,也应该从思想、生活、待遇上保护他们的积极性,调动他们的干劲。对待群众,就是要多积极引导,多正确疏导,通过健康的舆论导向,畅通的利益诉求渠道,公平的规章制度,和谐的社会环境,最大限度地让他们相信干部、理解干部、拥护干部,形成干群同心合力干事的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