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根据《民事诉讼法》1.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2.存在下列情形的,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
当事人对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认为有错误的,可以向上一级人民法院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中华人民共和...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根据《民事诉讼法》第二百零五条规定: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当在判决、裁定发生法律效力后六个月内提出。有新的证据,足以推翻原判决、裁定的;原判决、裁定认定事实的主要证据是伪造的;据以作出原判决、裁定的法律文书被撤销或者变更的;审判人员审理该案件时有贪污受贿、徇私舞弊,枉法裁判行为的几种情形,自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之日起六个月内提出。申请再审期间为不变期间,不适用中止、中断或延长的规定。人民法院认为再审申请超过六个月的,应告知申请再审人。申请再审人认为未超过法定期间的,人民法院可以限期要求其提交生效裁判文书送达回证复印件或其他能够证明裁判文书实际生效日期的相应证据材料。
《民事诉讼法》第205条当事人申请再审,应在判决发生法律效力后6个月内提交 1、对有效的民事判决.裁定.调停书申请再审应向有效裁定的人民法院提交 2、对二审人民法院作出的自动撤诉处理的民事裁定不服申请再审的,应当向二审人民法院提出。
民事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经过法定期限不行使自己的权利,依法律规定其胜诉权便归于消灭的制度。一般权利人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具体如下: 1、普通诉讼时效:《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五条: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二年,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 2、短期诉讼时效:《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六条下列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一年: (1)身体受到伤害要求赔偿的; (2)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 (3)延付或者拒付租金的; (4)寄存财物被丢失或者损毁的。 3、最长诉讼时效:《民法通则》第一百三十七条:诉讼时效期间从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被侵害时起算。但是从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延长诉讼时效期间。综上所述,我国《民事诉讼法》对于当事人提请民事诉讼有严格的要求。其中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204人已浏览
187人已浏览
170人已浏览
10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