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认定走私文物罪的标准为:自然人或单位故意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督,非法携带、运输、邮寄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出国境的,构成走私文物罪。依法判处...
1.是指单位或个人违反海关法规和文物保护法规,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出境的行为。 2.其犯罪主体为自然人和单位均可构成。在主观方...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所谓走私文物罪,是指单位或个人违反海关法规和文物保护法规,运输、携带、邮寄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出境的行为。所谓倒卖文物罪,是指以牟利为目的,倒卖国家禁止经营的文物,情节严重的行为。走私文物罪与倒卖文物罪的区别在于: 1、两罪的犯罪对象都是文物,但在内涵上略有不同,走私文物罪的犯罪对象是指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而倒卖文物罪的犯罪对象则是国家禁止经营的文物。 2、在客体方面,走私文物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对外贸易管制,而倒卖文物罪侵犯的客体则是国家的文物管理制度。 3、在主观主面,倒卖文物罪的成立必须要“以牟利为目的”,而走私文物罪的成立对犯罪目的没有要求。我国《文物保护法》第27条规定:文物出口和个人携带文物出境,都必须事先向海关申报,经国家文化行政管理部门指定的省、自治区、直辖市文化行政管理部门进行鉴定,并发给许可出口凭证。文物出境必须从指定口岸运出,经鉴定不能出境的文物,国家可以征购。
走私文物罪的处罚措施包括:走私国家禁止出口的两件以下三级文物,属于走私文物罪,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走私国家禁止出口的一级文物超过一件或者二级文物超过三件或者三级文物超过九件的,属于走私文物罪,处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没收财产。
1、客体要件。本罪所侵害的客体是国家对外贸易管理,具体是其中的禁止出口制度。犯罪对象是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所谓文物,是指遗存于社会、埋藏于地下、水下具有历史、科学、艺术价值的人类的历史文化遗物。根据《文物保护法》第2条的规定。 2、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违反海关法规,逃避海关监督,非法携带、运输、邮寄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出国(边)境的行为。其行为方式与走私武器、弹药罪一致,这里不再赘述,具体可参见有关介绍。 3、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为一般主体、既可以是单位,亦可以是个人。 4、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方面必须出于故意,即明知为国家禁止出口的文物仍决意非法携带、运输、邮寄出国(边)境。过失不能构成本罪。至于其动机可多种多样、如卖给国外、赠送给国外之人等,但动机如何不影响本罪成立。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35人已浏览
276人已浏览
462人已浏览
30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