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刑法规定,法定刑不超过五年的追诉时效是五年,而诽谤罪法定刑不超过五年,因此是五年。 2、而民事起诉时效是3年。构成诽谤罪的诽谤行为,必须...
1、诽谤罪起诉时效为两年,自知道之日起算。而由于名誉权处于继续状态,那么即可使用诉讼时效中断,不受两年诉讼时效的限制。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诽谤罪起诉时效为两年,自知道之日起算。而由于名誉权处于继续状态,那么即可使用诉讼时效中断,不受两年诉讼时效的限制。在法律规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内,权利人提出请求的,人民法院就强制义务人履行所承担的义务。而在法定的诉讼时效期间届满之后,权利人行使请求权的,人民法院就不再予以保护。 2、诉讼时效届满后,义务人虽可拒绝履行其义务,权利人请求权的行使权发生障碍,权利本身及请求权并不消灭。当事人超过诉讼时效后起诉的,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受理后,如另一方当事人提出诉讼时效抗辩且查明无中止,中断,延长事由的,判决驳回其诉讼请求。如果另一方当事人未提出诉讼时效抗辩,则视为其自动放弃该权利,法院不得依照职权主动适用诉讼时效,应当受理支持其诉讼请求。
法院受理的刑事案件,无论是公诉案件还是自诉案件,都有明确的审判期限。根据中国刑事诉讼法和最高人民法院的有关司法解释,适用普通程序审理的被告被拘留的自诉案件,应当在被告被拘留后一个月内判处,至少不得超过一个半月。《刑法》第二百四十六条以暴力或者其他方式公开侮辱他人或者捏造事实诽谤他人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管制或者剥夺政治权利。《刑事诉讼法》第八十七条不再起诉:(1)法定最高刑是五年以下有期徒刑,五年;(2)法定最高刑是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3)法定最高刑是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十五年;(4)法定最高刑是无期徒刑、死刑,二十年后认为必须起诉。
诽谤罪犯罪属于自诉案件,法院受理起诉的,一般在立案后一个月内开庭审理案件。根据《刑法》第一百八十七条第一款、第三款规定,人民法院决定开庭审判后,应当确定合议庭的组成人员,将人民检察院的起诉书副本至迟在开庭十日以前送达被告人及其辩护人。人民法院确定开庭日期后,应当将开庭的时间、地点通知人民检察院,传唤当事人,通知辩护人、诉讼代理人、证人、鉴定人和翻译人员,传票和通知书至迟在开庭三日以前送达。公开审判的案件,应当在开庭三日以前先期公布案由、被告人姓名、开庭时间和地点。参照公诉案件的开庭安排,自诉案件也需要一定时间进行庭前准备。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2人已浏览
179人已浏览
127人已浏览
500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