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提问

特色服务

法律大讲堂

用户中心

离婚诉前调解的相关规定

2022-02-15
1.诉前调解的主体。 充当诉前调解身份的人,可以是律师,也可以是对于双方都较为熟悉的共同朋友或上级领导,或其它亲属。相对而方,律师调解的作用可能会更为明显一些。 如果是非律师人员充当调解角色,一般情况下,这个人最好与夫妻双方关系都还不错,而不是与一方关系密切的程度要大大高于另一方,这样,就容易让关系淡疏的一方产生不信任感,从而不利于调解的进行。 一般,父母或亲属都不适宜担任调解员的角色。亲情是人之本性,父母最终都会站在自己子女一边,不利于公正调解。 虽然律师是受一方聘请调解,但律师特定的身份及被社会层面的认知程度相对较高,又是专业人士,容易引起另一方当事人的重视,其意见也会受到重视,有利于案件调解的进行。 2.诉前调解的步骤及技巧。 一般而言,诉前调解分为三个阶段:即初步接触阶段、深入交流阶段、总结结论阶段。 第一,初步接触阶段。 完成诉前准备阶段并征得委托人同意后,即开始与对方当事人接触。 一般而言,对于一方律师的协商邀请,另一方一般会有三种回应模式: 第一种:冷漠回应模式,占回应比例的20%左右。比如,当一方律师拨通另一方电话后,另一方态度非常不配合,说:“我不想给你谈,有什么事你让他/她直接找我”,然后“啪”将电话扣掉。甚至有的当事人一听到是律师,随即就会干脆地将电话扣掉。遇到这种情况,律师要抱着理解和宽容的心态。本来,处于离婚边缘当事人的心态就烦躁易怒,并且,对于对方当事人的具体情况和委屈律师都不了解,对方脾气大了一些,也是性情所致。对于冷漠回应的当事人,应婉言告之协商离婚是有利于双方的处理模式,希望对方考虑几天,过一些时候再与其联系。 第二种:消极回应模式,占回应比例的30%左右。比如,当一方律师拨通另一方电话后,另一方并不拒绝,而是直接问:“那你们现在的方案是什么条件是什么啊财产怎么分啊”一般情况下,初次与对方沟通,不要直接就具体问题进行协商,因为对方刚刚知道自己的身份或来意,思想上敌意很大,并且回复往往不是理性的,因此,只要初步接洽就可。正式的协商,最好还是给对方几天的思考时间,再另行约谈最好。 第三种:积极回应模式,占回应比例的50%左右。比如,另一方非常配合一方律师的协商邀请,并同意在双方约定的时间地点进行协商和交流。这是一个非常积极的开始,当然并不意味着调解成功概率的增加,但对于找到双方的差距,自然是非常有利的。 如果对方同意协商,一般可以邀请对方到律师事务所或其它茶室、咖啡馆协商最好,这些场所有协商的气氛,环境也较为安静,有利于协商的进行。 长期的实践经验证明,协商最大的技巧在于务实和真诚。特别是对于婚姻律师而言,切忌在对方当事人面前显示出好像多么尊贵的样子,请充分尊重对方当事人,理解其承担的压力和承受的痛苦。也不要空话连篇,讲大道理,那样只能使对方当事人觉得你这个人虚伪。居中调解时,也不能一味维护自己委托人的权益,而是要站在一个适中、公平的角度,客观分析一下双方的利与不利:如果调解成功,双方有什么好处和不好之处。如果调解不成走到诉讼地步,双方的成本和法院判决的可能性。只要律师分析的有理有据,合情合法,即使对方当事人抱有敌意,也会不得不认真考虑律师的话。 第二,反复协商阶段。 有的案件,可能进入不到深入交流阶段就要草草总结,为下一步处理做打算了。但70%的案件,都可能就具体的分配比例和条件讨价还价。并且,讨价还价的依据,不仅仅在于法律方面,而且还往往带有感情色彩。比如,一再强调的男方照顾女方,不带小孩子一方照顾带小孩一方,过错方照顾无过错方。经过反复的讨价还价,要么双方距离共同点越来越进,要么会在某一个阶段僵持不下,最终没有战果。 一般而言,如果能进入深入的协商,所需要的协商谈判的时间可能要远远超过二周的时间,可能需要一个月以上。时间长,不见得一定是件坏事。虽然拖得时间较长,疲惫是双方共同的感觉,加上随着社会上、工作中、家庭其它成员越来越明显的压力,有可能会使双方均降低自己的心理期望值,特别是对于双方条件相当的情况下,花费时间精力就离婚问题劳心伤神,不如退一步早点结束,将精力放到其它方面更为适合。 第三,总结结论阶段。 经过几周与对方当事人的交流谈判,双方离婚条件的分歧差渐渐清晰,一般会产生三种不同的离婚方案: 第一,依法得出的处理方案。即依照法律的规定,双方财产分割及子女归属抚养的大概可能性处理方案。这个方案,如果法律适用争议不大,一般与法院判决的结果相差不大。 第二,提出离婚一方的心理希望方案。一般提出离婚一方的心理希望方案,会比依法得出的处理方案给与对方的条件要好一些,因为提出离婚一方一般已经抱有做出一定牺牲和让步的心理准备。但这个让步是有一定限度的,超出这个限度,提出离婚的一方将宁愿花时间打官司让法院判决也不愿意做出再多的让步。 第三,被要求离婚一方的心理希望方案。通常,被要求离婚一方往往会利用另一方离婚心切的心理,提出一些高于法律分配数额的要求,并且,一般会高于另一方给予的条件,甚至会远远高于依法分割的所能取得的数额。 当双方提出的条件定格在一定程度且改变的可能性不大时,律师应对比、分析双方的差据,以及差距的原因。如果是由于自己一方当事人不切实际的要求导致的差距,律师应劝导委托人见好就收,接受对自己相对有利的分配方式;如果是由于对方当事人的漫天要价,提出过分的要求,可以从法律的角度,为其分析其要求的不合法性,最终说服其放弃不切实际的幻想,接受现实的调解方案。 如果双方的差距最终不能弥合,案件即将进入诉讼阶段。

相关问答

赵丽、章法...等95位律师接受在线咨询

有问题 立即在线问律师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婚姻/债务/工伤/合同/刑事....最快3分钟内有回应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看完还不明白?马上在线问一下吧!

点击提问 快速获得指导

网友热门关注

法师兄 专业问答 详情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