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1、1年诉讼时效。身体收到伤害要求赔偿的、出售质量不合格的商品未声明的、延付或拒付租金的、寄存财物被丢失或毁损的。 2、3年诉讼时效。因环境...
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诉讼时效是指从当事人知道或知道其利益受到侵害之日起计算的时间。与普通民事案件相比,工伤保险纠纷案件比较特殊,在这种案件中,工伤受害者提起仲裁或诉讼的前提是相关行政部门的工伤认定和残疾等级认定结论,否则工伤员工无法主张自己的权利。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工伤事故发生后,工伤事故的员工必须在一年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事故认定,而且这一年的时效不能中断,必须中止。申请劳动仲裁的时效期为1年,可中断,因此从收到工作认证书或收到残疾认证结论书的时间开始计算,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为1年。在此期间,劳动者向用人单位主张权利或向有关部门申请权利救助的,诉讼时效中断,重新计算。否则超过一年的,超过诉讼时效。
1、当事人在撤诉后,一般是不可以就同一事由再次起诉的。 2、若产生了诉讼时效中断的情形,则自中断原因消灭后,诉讼时效重新计算。 3、《民法典》规定,权利人向义务人提出履行请求; 4、或有义务人同意履行义务等情形的,诉讼时效中断,从中断、有关程序终结时起,诉讼时效期间重新计算。
1、我国民事诉讼的诉讼时效一般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情况下除外。 2、根据我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 3、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59人已浏览
275人已浏览
1,095人已浏览
148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