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问答
“持有”是指拥有,它表现为主体与某一特定之物的占有状态。因此,只要伪造的货币为行为人所占有,即实际处于行为人的支配和控制中就可以视为持有。“...
使用假货币一般不是欺诈罪,而是使用假货币罪。持有和使用假货币罪是指故意持有或使用伪造货币的行为。犯罪主体是达到法定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货币管理制度。持有或者使用伪造的货币的行为危害或已经危害国家货币流通秩序,妨害国家货币管理制度。 2、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上表现为持有、使用伪造的货币,数额较大的行为。 3、主体要件 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即凡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其持有、使用伪造货币的行为都可构成本罪。 4、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只能出于故意,即明知是伪造的货币而仍非法持有与使用,如受他人的蒙蔽、欺骗误以为是货币而为之携带或保管的,在出卖商品、经济往来等活动中误收了伪造的货币后不知道而持有或使用的等,因不具有本罪故意而不构成本罪。但误收后发现为伪造的货币仍继续持有或使用的,仍可构成本罪而按本罪论处。所谓明知,既包括对伪造的货币的确知,即完全知道所持有、使用的货币是伪造的,也包括对伪造的货币的可能知,即对持有、使用的货币虽然不能完全肯定是伪造的,但却知道其有可能是伪造的。至于犯罪的动机则多种多样,但不能出于走私、伪造、出售、购买、运输以及金融工作人员出于购买及以假币换取真币等罪的故意,否则应构成他罪,而不是本罪。另外,明知他人持有的是伪造的货币,而代为收藏,对于他人则是本罪的故意,而对于收藏人,则由于不具有实际上的支配与控制力,因此,其故意的内容则是帮助他人窝藏赃物,构成犯罪的,应以窝藏赃物罪论处。
使用假币4000元以上构成犯罪,明知是伪造货币而持有、使用、数额较大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一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罚款;数额巨大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款;数额特别巨大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款或者没收财产。
持有、使用假币罪的构成要件: 1、主体要件:本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2、主观要件:本罪在主观上表现为故意; 3、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国家货币管理制度; 4、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持有、使用伪造的货币,数额较大的行为。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68人已浏览
227人已浏览
2,822人已浏览
127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