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法规
相关问答
一方找不到了另一方如何离婚—青岛法院如何公告离婚 一、法院受理夫妻一方下落不明但未宣告失踪,另一方提出离婚的案件,依据原告提供的地址无法送达...
起诉离婚一方找不到人的可以离。离婚诉讼中,人民法院判决离婚的重要依据是夫妻感情是否破裂。夫妻感情破裂的,调解无效的,人民法院应当准予离婚。至...
大家都在问查看更多
打架斗殴,要看伤情如何了。1、打架斗殴导致双方伤害的,根据双方责任大小承担责任。2、如果是轻伤以下可以协商解决。3、如果构成轻伤,属于刑事自诉案件,可以自行协商解决或通过派出所进行调解,如果不服,可以去法院提起诉讼。4、轻伤以上属于公诉案件,可以判处3-10年有期徒刑。第1条、第2条根据《治安管理处罚条例》进行处理第九条:对于因民间纠纷引起的打架斗殴或者损毁他人财物等违反治安管理行为,情节较轻的,公安机关可以调解处理。经公安机关调解,当事人达成协议的,不予处罚。经调解未达成协议或者达成协议后不履行的,公安机关应当依照本法的规定对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给予处罚,并告知当事人可以就民事争议依法向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第二十六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重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可以并处一千元以下罚款:(一)结伙斗殴的;(二)追逐、拦截他人的;(三)强拿硬要或者任意损毁、占用公私财物的;(四)其他寻衅滋事行为。第四十三条殴打他人的,或者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二百元以上五百元以下罚款;情节较轻的,处五日以下拘留或者五百元以下罚款。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日以上十五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一)结伙殴打、伤害他人的;(二)殴打、伤害残疾人、孕妇、不满十四周岁的人或者六十周岁以上的人的;(三)多次殴打、伤害他人或者一次殴打、伤害多人的。第3条,第4条则根据《刑法》进行处理:第384条的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1.对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2.对故意伤害他人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这里所说的“重伤”,依照刑法第九十六条的规定,是指有下列情形之一的:(1)使人肢体残废或者毁人容貌的;(2)使人丧失听觉、视觉或者其他器官机能的;(3)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其中“其他对于人身健康有重大伤害的”,主要是指上述几种重伤之外的在受伤当时危及生命或者在损伤过程中能够引起威胁生命的并发症,以及其他严重影响人体健康的损伤,主要包括颅脑损伤、颈部损伤、胸部损伤、腹部损伤、骨盆部损伤、脊柱和脊髓损伤以及烧伤、烫伤、冻伤、电击损伤、物理、化学或者生物等致伤因素引起的损伤等。1990年3月29日司法部、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公安部印发了《人体重伤鉴定标准》。在司法实践中,鉴定重伤主要依据该《人体重伤鉴定标准》进行。3.对故意伤害他人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这里所说的“致人死亡”,是指行为人出于损害他人健康的故意而伤害他人,但由于被害人受到伤害后得不到及时或者有效的救治或者由于其他原因,造成被害人死亡的结果。“特别残忍手段”,是指故意造成他人严重残疾而采用毁容、挖人眼睛、砍掉人双脚等特别残忍的手段伤害他人的行为。
我国现行法律的原则是结婚自由,离婚自由,但是为了维护婚姻的稳定性,所以相对结婚而言,离婚要相对困难一些,尤其是一方不同意离婚的情况下,但是相关法律规定以下几种情况即使对方不同意离婚,另外一方向法院起诉离婚的话也是可以由法院判决离婚的,一是重婚或有配偶者与他人同居,此处的重婚是指已经领了结婚证又和异性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或者指事实婚姻后又和异性以夫妻名义共同生活,二是长期实施家庭暴力或者虐待遗弃家庭其他成员的,三是因为赌博、吸毒恶习多次劝解无效的,四是因为感情不和分开居住长达两年以上的,五是下落不明已经超过两年的,或者直接被有权机关宣告死亡的。
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若干问题的意见》第151条规定:“夫妻一方下落不明,另一方诉至人民法院,只要求离婚,不申请宣告下落不明人失踪或死亡的案件,人民法院应当受理,对下落不明人用公告送达诉讼文书。”《民事诉讼法》第84条明确指出:“受送达人下落不明,或者用本节规定的其他方式无法送达的,公告送达。自发出公告之日起,经过60日,即视为送达。”法院将诉讼文书通过公告送达的方式送达被告,无论被告看到与否,均视为送达,在法院规定的时间内,被告不出庭、不应诉的,法院即可缺席审理,缺席判决。对于夫妻双方的债务,可以一并想法院起诉,能够认定为共同债务的有夫妻双方共同承担。
相关法律短视频查看更多
相关普法查看更多
177人已浏览
121人已浏览
875人已浏览
436人已浏览
网友热门关注
10963位在线律师最快3分钟内有回复
立即咨询